落其实思其树 饮其流怀其源
发布时间:2023-12-05 作者:佚名 来源:吉林省纪委省监委
“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出自北周时期庾信《郊庙歌辞·徵调曲》,原文为:“正阳和气万类繁。君王道合天地尊。黎人耕植于义圃。君子翶翔于礼园。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出身于“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的家庭,他的祖父庾易,在南齐时即大有名气;他的父亲庾肩吾也是当时著名文学家,曾任南朝梁散骑常侍、中书令。庾信自幼聪敏绝伦,随父出入于宫廷,后来又担任萧纲的东宫学士,在诗、赋等方面都有相当高的成就。尤其他的诗赋将两汉以散文入赋变为以骈文入赋,可谓六朝骈文之集大成者。有“赋史”之称的《哀江南赋》就出自庾信之手,这篇赋风格苍凉雄劲,具有史诗般的气魄,是中国辞赋发展史上的名篇。
《郊庙歌辞》就是庾信羁留北周时所作的一组诗歌,分为“宫”“商”“角”“徵”“羽”,其中的《徵调曲》共有六首,“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就出自其中的第六首。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得到树上的果实,就会想到生长果实的树;喝到河里的水,就会想到河水的源头。
公元544年,梁元帝派庾信出使西魏。可是没多久梁朝灭亡,他只得留仕西魏,后又任职北周。虽然在北朝备受恩宠、被尊为文坛宗师、与诸王结布衣之交,庾信却始终不忘故国,于是在诗文中寄托了乡关之思。“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就是用隐喻的手法表达对故土的思念之情,以示不忘故土、不忘本来。
后世多将其化用为“饮水思源”,比喻人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地,都不忘其所由来。正如清朝理学名臣汤斌在写给黄宗羲的一封书信中所说:“伏望时赐指南,加以鞭策,倘有所进,饮水思源,敢忘所自。”(《汤子遗书·与黄太冲书》)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武帝命苏武为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结果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逼利诱让苏武投降,后又将他赶到北海边牧羊,声称要等公羊生子才放他回国。餐风卧雪,苏武始终持汉节不改。十九年后才回到汉朝。
过了近1000年后,唐代诗人杜牧行走至边塞,面对茫茫大漠孤烟,又听到胡笳声声,不由得感慨万端,写下了《边上闻笳三首》,其一为:“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
苏武的一枝汉节,在风霜的侵蚀下,早已斑驳不已、残破不全,但是饮水思源的精神就这样随着那根细长的节杆壮怀凛凛地矗立在天地之间,亘古流传。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讲话时曾引用“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这句名言:“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正所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这段话,深刻地体现着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优秀禀赋。
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至今仍充满蓬勃生机与旺盛生命力,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了不起的奇迹。一脉相承、本源相继的历史文化是产生这一奇迹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庾信的一句“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固然表达的是他对故土的思念,但是在文化的长河中早已逐步升华为支撑我们向前进的伟大精神力量。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刘同华)
原文链接:http://ccdijl.gov.cn/ztjc/ljwh/202309/t20230907_879333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 下一篇:永丰:厚植勤廉文化 涵养清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