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纪检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洁文化 > 正文

为百姓说话办事的董文用

发布时间:2023-12-05 作者:佚名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廉历11-17.jpg

  董文用,字彦材,真定藁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人,元朝名臣。历任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中、工部侍郎、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御史中丞、大司农等职。

  董文用是元朝名将董俊之第三子。他曾跟随忽必烈四处征战,元宪宗驾崩后,极力劝说忽必烈即位安定民心。

  公元1264年,董文用任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中。当地历经战乱,人心惶惶,百姓逃匿山谷。董文用到任后,立即出榜安民,并开凿水渠,开垦中兴、西凉、甘、肃、瓜、沙等州的土地,改造为水田,数万百姓前来归附。董文用分给他们田地和农具,让他们耕种,又制造船只置于黄河之中,给那些前来归附的部落以及溃散叛逃来投降的人使用。渐渐地,河西、宁夏等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当时蒙古宗王只必铁木儿坐镇西部,他的下属横行霸道,无限度地搜刮百姓。董文用在官署之中,当面依法斥责,这些人心中忿恨,在只必铁木儿面前诬陷董文用。只必铁木儿大怒,将董文用召来。

  面对责问,董文用毫无惧色,说:“我的生死不足为道。遗憾的是,王爷本是仁慈宽厚之人,但是属下残害百姓,欺压地方官府,败坏了王爷的名声。”接着详细列举这些人数十件违法之事。只必铁木儿听后,向他道歉:“要不是郎中,我还全然不知。愿你坚守公忠体国之心,为朝廷办事,千万不要懈怠。”从此以后,只必铁木儿下属的谗言再不起作用了。董文用按朝廷旨意行事,辖区百姓安居乐业。

  公元1276年,董文用出任工部侍郎兼卫辉路总管,佩带金虎符,管辖军事重地。当地大部分百姓被征召参军,剩下的都是年老体弱之人。此时恰逢江南平定,需要运输大量宋朝皇室的图册文书、金玉、财帛。护送和运输这些财物,每天都需要数千人。董文用担心民力不能承担,于是对主管转运的人说:“州县的吏卒已足够用了,不必再劳烦我们的百姓了。”主管转运的人说:“我也知道是这样,但万一出现什么差错,谁来承担罪过呢?”董文用马上写下担保书,上面写明自己的官职姓名。百姓由此得以按农时耕种,而运输也没有耽搁。

  公元1279年,董文用的职位被人接替,他便回归田里。他所居住的茅屋仅仅能够遮避风雨。董文用在此读书赋诗,怡然闲居。

  公元1282年,朝廷起用旧臣,董文用被任兵部尚书。后转任礼部尚书,迁翰林院、集贤院学士,知秘书监。当时中书右丞卢世荣通过搜括民财来增加国库收入,得到皇帝宠信。他却谎称:“我立法理财,收入比常年增加了一倍,而民不受扰。”朝臣都不敢直言,只有董文用公开质问这些财物的来源,他说:“此钱是取于你右丞之家,还是取于民?若取于你右丞之家,就不说什么,若取于民则有话要说。牧羊的人,每年只剪两次羊毛。如果有牧羊人每天剪羊毛献给主人,主人一时得毛多固然高兴,然而羊因此不能避寒热,不久都会死去,还能得到毛吗?民财是有限的,日常赋税取之还怕伤害他们,如今剥削无遗,哪还有百姓!”卢世荣无言以对。朝中群臣评论“董尚书真没有虚食俸禄”。卢世荣也因此获罪。

  公元1297年,董文用病逝,享年74岁。朝廷追赠董文用银青光禄大夫,追封少保寿国公,谥号“忠穆”。

  ◼ 董文用处事恭敬谨慎,公心为官,体恤百姓,兴办对民有利的事业,为元朝社会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维宏)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5710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