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丨母亲的白米粽
发布时间:2024-06-05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玉粒量米水次淘,裹将箬叶苎丝韬。炊馀胀满崚嶒角,剥出凝成细纤膏。”快到端午节,母亲准备了红豆、饭豆、糯米,开始着手包粽子。看着篮子里洁白的糯米,我总会想起小时候母亲包的白米粽,想起那个包粽子、煮粽子、尝粽子的甜甜午后。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每年端午节,母亲就张罗着包粽子。包粽子的程序繁琐,但是母亲总是有条不紊地认真做好每一项准备工作。提前一天先把糯米浸泡在水里,第二天再把糯米清洗两三遍,洒上少许细盐,放到篮子里备用。接着,母亲把粽叶洗净,放入锅中煮开,捞出来后与马莲(绑粽子的线)一起放入凉水中再次洗干净。
这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母亲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摆放好粽叶弯成漏斗形,只见她抓一把糯米,放到粽叶里,轻轻拍一下粽身,填满,压实,细细的水流从粽叶里淌出来,接着把粽叶左折右弯,糯米就被包裹得严严实实,随后又拿起一根马莲绕着粽子紧缠几圈,打结,一只三角形的粽子就好了,翠绿翠绿的真好看。
“妈,您为什么还要拍打粽身呢?这样会浪费时间吧?”我好奇地问道。母亲笑了笑,说:“做粽子要压得严实,不留缝隙,米不会漏出来,水也不会渗进去,粽子才有糯米的香味。做人也一样,实实在在的,不良风气才不会进入你的脑子里。”
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随后便搬来小板凳,坐着帮母亲给包好的粽子剪掉多余的马莲,接着把五六个粽子连成一串,母亲提着一串串粽子放到大铁锅里生火蒸煮。我则一直守在锅边,眼巴巴看着锅盖上乳白色的烟雾袅袅升腾,嘟哝着怎么还不熟呢。
母亲边添柴边对我说:“要耐得住性子,不要着急,到院子里玩去,锅里还早着呢……”
在粽子蒸煮了三四个小时后,母亲把粽子捞出来,放凉后剥开一个粽子蘸上白糖,再递给我尝尝,我感觉甜滋滋的,粽米雪白雪白的,绵软可口。
此时,邻居家的小伙伴来找我玩,给我一个大肉粽,味道鲜美、油润不腻,我还从来没吃过这样的粽子。我就缠着母亲做肉粽,母亲并没有不耐烦,而是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家里现在条件不好,我们要守得住清贫,好好努力,总有一天母亲给你包肉粽,好不好?”年少时的我对此还是一知半解。
长大后,我才渐渐明白,虽然母亲没有留给我丰厚的资金支持,却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教会我最深刻的道理:做人要严实,要耐得住性子,守得住清贫,现在的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种种诱惑层出不穷,我们更要坚守初心,把持住关口,用心做出一个个清清白白、甘甜可口的白米粽。
后来我参加工作,在端午节前组织了一次包粽子活动,我作为组织者,一边学着妈妈的样子教大家如何包粽子,一边重复着妈妈的话与大家分享我的感悟。
“包粽子看似简单,但叶子包的不严实,绳子捆得不扎实,拿或煮时会漏。大家有没有觉得这叶子就像我们自己,绳子像纪法红线,叶子有缝隙、绳子不结实,慢慢就会变成一盘散沙,没有灵魂。作为基层干部的我们,也同样要学习这种‘严丝合缝’的精神,扎牢、夯实思想防线……”
家风润泽继世长,人间有味是粽香。如今,我成为了一名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与母亲一起包白米粽的经历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严肃的作风,秉公执纪、谨慎用权,强化自我约束,不被各种诱惑左右,不被功名利禄腐蚀,以务实的态度、勤奋的精神,书写纪检监察干部的责任和担当。(恭城县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
原文链接:https://www.gxjjw.gov.cn/staticpages/20240604/gxjjw665edc13-19086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长图︱芒种:勤收善种 忙而不茫
- 下一篇:桂林:精准监督守护一江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