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粮食产业集团纪委:“三部曲”打通基层监督“最末梢”
发布时间:2024-06-24 作者:佚名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基层监督是纪检工作的“前沿哨兵”,是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力量。省粮食产业集团纪委从压实责任、整合力量、创新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织密织牢基层监督网格,打通基层监督“末梢”,努力提升基层监督质效。
强化贯通协同,拧紧监督责任链。调研发现,部分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对自己的身份意识和职责认识模糊,或多或少存在不会监督、不愿监督、不敢监督问题,甚至少数纪检委员形同虚设,导致基层监督成效不好。基于这一状况,集团纪委坚持“两头”发力,一是建立联系包保制度。集团纪委全体干部分别联系一家二级或三级公司,常态化下沉调研指导、开展作风督查,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并重,把发现问题和整改成效作为包保联系的主要工作方向和重要考核指标,将包保联系工作成效纳入年度述责述职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强化纪检委员履职管理。出台《关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作用的暂行办法》,从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履职途径、提供履职保障、强化考核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督促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更好发挥作用、履职尽责。
创新监督机制,破解同级监督难。为解决点多线长面广监督难与监督力量薄弱的矛盾和监督渠道不畅问题,集团纪委拓宽思路,创新举措,真正把上级监督和同级监督贯通起来。一方面探索信息技术手段,研发上线“清风皖粮e码办”监督平台。无需注册账号、无需关注公众号等,只需手机扫描广泛布设在基层一线的二维码,便可反映党组织或党员干部的违规违纪问题。一方面启动运行12个“廉情监测点”,广泛察看、收集廉情。集团纪委负责人每年至少到“廉情监测点”单位接访、约访1次,集团纪委干部每年至少全覆盖走访“廉情监测点”单位重要客户1次;在每个“廉情监测点”单位聘任3名作风过硬的特约监督员,协助本单位纪检干部工作,强化基层监督力量。“以往我们开展监督,大多是查阅资料、实地走访、接受举报等基本招数,现在有了监督二维码,如同架设在公共区域的‘电子摄像头’,可以有效发现‘闯红灯’行为;有了‘廉情监测点’,好比反映基层纪律作风状况的‘情报站’,当我们感知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可以早提醒早纠正。”集团纪委一名干部感触很深地说。
坚持刀刃向内,坚决防治“灯下黑”。集团纪委出台的《所属公司纪委考核办法》《“一案双查”责任追究办法》等规章制度为集团纪检干部戴上“紧箍咒”。前者规定,集团纪委对所属公司纪委书记的专项考核结果直接作为所属公司纪委书记、副书记和纪委内设部门年度综合考核结果;后者规定在查办案件过程中,既查党员干部的违规违纪问题,又查监督执纪过程中纪检干部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两个办法对集团基层纪检干部履职行为进行了规范和约束,对该发现的问题没发现、对发现的问题不处置不督促整改等履职不力的,或者不能胜任纪检岗位的予以调整。今年以来,集团纪委采取随机抽查、现场检验、不打招呼等方式开展3次作风督查,注重借机对纪检干部的工作状态、纪律作风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针对发现的纪检干部力量薄弱、身份意识不强、工作标准不高、监督意愿不强等问题,集团纪委态度鲜明,不护短、不遮丑,及时解决到位、处置到位。集团今年以来累计调整交流纪检干部7人,采取责令检查、批评教育、谈话提醒等处理纪检干部6人。“打铁必须自身硬,干部作风建设首先要从纪检干部抓起、管起、严起,只有纪检干部自己做好了,才有资格去监督执纪,才有底气去动真碰硬,才能以纪检干部的好作风带出其他干部的好作风。”省粮食产业集团纪委负责人如是说。(省粮食产业集团纪委)
原文链接:http://www.ahjjjc.gov.cn/tszs/p/11932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