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纪检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纪检时评 > 正文

【廉政时评】用活“六尺巷”“讲礼”促治理

发布时间:2024-11-04 作者:佚名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安庆市考察桐城六尺巷时强调,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谦和礼让、和谐共处”的六尺巷精神,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充分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不仅可以增进邻里和睦,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作为基层党组织尤其基层干部理应汲取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作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制胜法宝,推动邻里之间少一分“怨气”,多一些“和气”。

  俯下身子、调顺民心,解决矛盾要“接地气”。化解邻里矛盾纠纷时,仅停留在办公室,很容易凭借个人主观意念,不分青红皂白下决断,进而激化矛盾。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尤其村(居)社区党员干部,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巧用“六尺巷”故事,主动深入到现场一线、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同群众交朋友、拉家常,倾听群众“心”声、找到问题症结、解决急难愁盼,让当事人明白“远亲不如近邻”这个理,让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

  摆脱“露怯”、钉准钉子,找回自信要“有底气”。基层工作错综复杂、千头万绪,涉及内容多、范围广、跨度大。在处理复杂矛盾、协调利益关系、应对突发事件时,如果心中没底,就容易在群众面前露怯、在基层事务上栽跟头。基层干部在处理疑难杂症时,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练就一番真本事,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努力把矛盾纠纷调解往实处做、深处做、细处做,切实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撸起袖子、疏通“堵点”,解开“心结”要“下力气”。小区改造、道路修缮、工人欠薪……基层群众发生矛盾纠纷的成因千差万别,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不是喊出来的,更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要敢于直面问题、攻坚克难,找准矛盾化解的平衡点和着力点,用心、用情、用力疏通群众心头上的“堵点”,打通矛盾纠纷上的“症结”、解开群众心头上的“心结”。要对历史遗留问题“过筛子”,理清背后复杂的逻辑,采取“靶向治疗”,撬动问题解决,真正做到解群众之所难,帮群众之所需,诉群众之所求,坚决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

  六尺窄巷,宽和街坊;百米短巷,历史悠长。一条六尺巷,精神永流传,一方面,邻里务必养成“尚和、崇礼、谦让”的君子品格,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而作为基层干部应对矛盾纠纷调处要“接地气”“有底气”“下力气”,更好地了解实情、发现问题、强硬措施、解决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和广泛支持,努力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颍上县纪委监委 朱波)


原文链接:http://www.ahjjjc.gov.cn/lzsp/p/12201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