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 数字赋能智慧治理
发布时间:2021-04-30 作者:佚名 来源:福建省纪委监委
图为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政府场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展区带来基于数字孪生城市技术的武汉车城网建设项目。魏影 摄
4月25日,春意盎然的闽江之畔再次迎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盛典,以“激发数据要素新动能,开启数字中国新征程”为主题的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
汇聚数字新思想,本届峰会规模再创新高——峰会分论坛达20个,除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等“老牌”核心分论坛外,数字乡村等多个分论坛今年首次亮相,展现数字化为“中国之治”带来的全新实践。
首次推出5G+8K超高清视频,开通5G智慧公交体验车,应用VR、数字化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现红色文化,通过AR等新技术带领参观者穿越古今,畅游三坊七巷……一批新技术新场景充分展示了数字中国建设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被写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走向新时代的‘中国之治’要把新技术、新应用融入社会治理各个环节,优化‘城市大脑’、提升智慧社区建设水平、做细乡村治理平台,打造城市、社区、乡村的现代‘三元治理’格局。”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张成岗说。
1 数字茶园“智慧”多,“5G+”让乡村更美好
茶园内无线网络全覆盖,一个个摄像头、传感器“守卫”着茶园内一株株茶树。轻敲键盘,就能实时察看茶叶的生长情况;鼠标一点,就能自动给茶树浇水施肥。原本需要多人管理的茶叶基地,如今一个人就能“玩转”。
除了收集分析茶园内基本数据,实现茶园监控平台系统、虫情测报、土壤环境以及水肥一体等自动化运行和管理,每片茶叶的信息还会通过视频影像在互联网上传播,传递给消费者,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产品追溯。
这是在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成果展现场,福建安溪“数字茶园”晒出的景象。通过农业物联网、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该省还建立了茶叶大数据平台,让大数据赋能现代农业。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通过整合现代农艺和无人农机装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依托多种传感器节点和5G通信网络,越来越多的“无人农场”出现,农业生产走向智能化、无人化、精准化、可视化。这也是数字技术探索乡村治理的一条新路径。
科技与智慧,数字“吹”来乡村振兴新机遇。去年,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公布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江西省安远、进贤等四县(市)名列其中。
“发现偷倒垃圾、偷排污水、乡村垃圾未及时清理,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平台一键上报。”在江西省展区,该省与中国电信合力打造的“5G+长效管护平台”,展示了5G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
去年,江西在全国率先推行“五定包干”村庄环境长效管护,通过运用各类先进技术手段辅助乡村治理,解决了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垃圾传感器可以随时监控垃圾箱满溢度,便于环卫员及时处理;环境监控录像,可以通过图像自动比对识别街道的整洁程度。“5G+”赋能,让治理更加智慧、有效,也让乡村面貌由“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
与此同时,随着乡村振兴的政策驱动,一系列数字产品的不断探索创新,让更多乡村群众共享数字红利。
在成果展福建广电展区,5G+8K超高清视频、全息投影、智慧广电等高科技纷纷亮相。其中,5G+4K+VR“云游土楼”的交互体验引起诸多参观者的兴趣:戴上VR眼镜,就能突破时空限制“亲临”土楼,360度全景游览“四菜一汤”土楼建筑和云水谣。
“通过5G+数字媒体全方位呈现的方式,并以‘航拍+VR全景+自助语音讲解’的形式,带给游客以全新的沉浸式观览体验。”展区工作人员介绍,不仅如此,运用5G+4K+VR技术,还能搭建“客流预警统计分析系统”,对景区客流量进行实时监测、预警,为乡村智慧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前不久,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杨小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关部门正在制定《2021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从而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壮大,进一步优化乡村产业布局,推动农民信息技能和数字素养,从而巩固脱贫攻坚、网络扶贫成果,真正把数字乡村建设成为网络扶贫的升级版。
如今,数字技术正深度融入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智治”体系赋能乡村振兴。
2 海漂垃圾“云”清理,城市大脑显智谋
“海漂垃圾人工智能监测”“水质监测仿生鱼”“全自动采样无人艇”“生物多样性识别探头”……本届数字峰会7号馆“数字政府”馆内,集结了各地各部门带来的政府治理“黑科技”,展现数字化浪潮下城市治理从“数字化”向“数智化”的升级。
“现在大屏幕上显示的是今天福建省连江县大建村的海漂垃圾监测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下午2点30分,系统发现海上垃圾14处,并已自动向海漂垃圾管理员发送提醒信息……”25日下午,在数字生态展厅内,工作人员为记者点开“福建生态云”平台“海洋环境”版块下的“海漂垃圾”栏目,瞬间显示出当前实时监测视频数46条、报警通道数28路,全省海漂垃圾漂移轨迹、趋势及分布情况一目了然。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福建生态云”将水环境、气环境、海洋环境、土壤环境等多维度信息,叠加在同一张电子立体地图沙盘上,利用视频AI技术动态更新,在数字世界里建造一个虚拟的孪生城市生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灵活、无缝地进行生态业务分析。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数字孪生城市则是智慧城市的运营母体。“城市大脑”要“跑”起来,需要依托数字孪生城市所形成的整个信息母体,通过超级计算力对信息母体的分析,随时发现和解决城市实际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如城市生态问题、交通问题、灾害问题、治安问题、疫情问题等。
“互联网小镇拥堵的缓解,就得益于‘城市大脑’对数据的挖掘、重塑。”在全国首创提出“城市大脑”的杭州,滨江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马绍旺感慨道。滨江区互联网小镇集聚了网易、阿里巴巴、华为等4000多家企业,9.1万名员工,被称为“超级街区”,早晚高峰潮汐现象一度十分明显。
“城市大脑”如何治堵?杭州依靠建立在数字孪生城市上的“城市交通评诊治分析决策系统”,运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技术,实时对道路进行立体扫描,将车辆、人流等信息转化为数据,并由数据跑路触发调节指令,令车道在线可变,实现了“以数感知”“循数决策”的闭环管理。如今,在系统辅助下,“超级街区”早晚高峰拥堵指数下降了11%以上,数字潮汐道路延误指数下降了15%-3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在数据,应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进城市治理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加快数据整合与共享,各地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初步建成,已联通31个省份和40余个国务院部门政务服务平台。其中,北京市网上政务服务大厅个人用户总数达2040万,企业用户数达210万;福建行政审批“一张网”,入驻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事项28.4万项……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建议,应该像规划土地资源一样,来规划城市的数据资源。他预测,未来,数据资源会在城市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如果一座城市的规模不变、需求不变,当它的数字化转型完成以后,可能只需要10%的土地、水、电等资源,就足以让我们的城市以现在的规模良性地发展下去。
3 小小灯杆促万物互联,智慧服务圈便民惠民
“智能灯杆、智能井盖、智能烟感、智能水表等510个‘上天入地’的智能设备,为我们社区消防监测、环境监测、治安监控等布下了严密的安全网,生活在其中,真是又方便又安全。”在数字鼓楼展区,工作人员视频连线中山社区,一名前来办事的社区居民对社区的“智治”赞不绝口。
以智能灯杆为例,集智慧照明、视频监控、气象监测、求助报警、云广播、5G网关等功能于一体,通过对人流车流统计、车路协同、环境监测等各种数据的采集,为“鼓楼智脑”平台提供大数据共享服务,促成万物互联。
“吴书记,系统显示城隍街3号黄金凤老人家中水表数据异常。”今年3月,中山社区工作人员利用“鼓楼智脑”平台对独居老人水表使用情况进行例行查看时,系统发出预警。
“马上电话联系了解情况!”中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吴靓连忙拨打电话,却无人接听。当即她联系了老人的亲属,一同赶往老人家中,发现老人已昏倒。后因送医及时,老人得以救治。
大数据促进社区信息无障碍建设,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共享数字生活,正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对规划中建设智慧社区要点的生动实践。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建设数字中国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依托社区数字化平台和线下社区服务机构,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等。
智慧社区,让民生需求成为技术导向,居民得以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在成果展现场,有两款“踏实勤恳”的机器人引起记者注意:全天候上岗,自动设置行进路线,电量不足时会“跑”去充电,充电完成后还会主动“工作”……
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来自参展企业坎德拉的两款机器人,这两款机器人可同时承担货物配送、地面清扫、垃圾转运、快递派送、室内消毒当中的多种功能,通过“云平台”,地面的配送平台发出指令后,接收的机器人就会立即开始工作,遇到交通拥堵等还会自主调整路线,实现智能运行。这样的智能机器人已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帮手。
龙岗区坂田街道的南坑社区是深圳市的智慧社区试点之一,最近这里多了名“社区管家”——一台5G智能巡检机器人。机器人在日常巡逻中,通过视频监控边缘计算、AI智能算法等技术,能够自动识别判定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垃圾满溢等违规行为,利用5G通信将数据实时上传至社区指挥中心,接受中心指令,规范事件处置流程。精准定位、处置社区问题,大幅减轻了社区工作人员日常重复巡逻检查的工作压力。
智慧加持社区建设,数字化让社区治理从“微治”向“精治”再向“善治”升级,逐步提升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参展商中国联通展示了在智慧社区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在上海,通过集成云、大、物、智、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联通为社区打造了1+1+N(一套智慧社区运营管理平台+一个微信小程序+N个社区应用场景)的智慧社区新形态,实现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全面布控、多样采集、智能应用、分级管理、多方互动、数据互联,全面提升了社区的安全性、便捷性、智慧性、共享性和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创新驱动发展,智慧引领未来。全国政协委员欧宗荣表示,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强化社区物业管理物防、技防、人防建设,推进社区治理各方主体数据共享,打造“智慧社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促进基层社会现代化,共创社区治理新格局。(杨心怡柯竞林青)
原文链接:http://www.fjcdi.gov.cn/html/llyjllsy/20210426/1703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