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历代名人廉政故事】宋贤:心系百姓福泽乡里
发布时间:2021-05-07 作者:佚名 来源:上海市纪检监察网站
人/物/名/片
宋贤,生卒年月不详,字及甫,松江华亭(今奉贤区奉城镇东新市村)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中进士。曾任浙江新昌县知县,后升任广西道监察御史,巡按四川、甘肃等地。体察百姓疾苦,履职一任造福一方。
修渠量地庭无留讼
嘉靖二十三年(1544),宋贤中进士,被任命为新昌县知县。到任之后,宋贤为官廉明方正,不求声誉和荣耀,埋头治理地方政事,案子不论大小都认真依法裁处,做到公堂之上没有滞留讼案,当地百姓都敬佩他断事精明。
宋贤建造的单孔石拱桥
县城南部有一灌溉工程,名称为孝行砩,是宋朝知县林安宅在宣和五年(1123)所开辟。
孝行砩长十余里,溉田一万三千余亩。宋贤上任后,针对孝行砩部分地方被洪水冲开,便带领着乡民筑堰堵东溪之水以防淹没庄稼,又疏浚西溪以备大旱之年。这样一来解决了为患多年的旱涝之灾,庄稼常获丰收。
新昌当地的一些奸诈之人和官吏勾结,把自家的田地和赋税化整为零,记到贫户、逃亡户甚至无地农民名下,自己则逃避赋税。
宋贤看到百姓苦于赋役深感忧虑,便把丈量土地的方法教给百姓,自己也经常上山下坡亲自丈量土地。一个月后,全县土地即梳理完毕。
宋贤把“履亩度田”的丈量土地方法编成《经纬》两册书籍。这两本书图文并茂,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这样一来,赋税不公不均的现象得以杜绝,百姓拍手称快。没过几年,宋贤就因为政绩卓著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为民请命福泽乡里
嘉靖四十一年(1562),江南地区抗倭结束,奉贤地界一片疮痍百废待兴,再加上民粮赋役,百姓比起之前更加困苦。
宋贤所立的貤封坊
袁汝是(湖北石首人,曾任给事中一职)被降职后任职松江地区。他在宋贤的家乡奉城规划制定“义役田”,把一些田地集合起来,让出租金,救助百姓。
宋贤觉得这个办法利国利民,便带头捐出了200亩田地。本乡的缙绅、士大夫也跟着作出表率,最后征集到了14顷田地。
地是有了,但是地处奉贤东乡的奉城是“下乡”,田地均为盐碱地,种植的大多是豆和麦。“下乡”每年的收成仅仅是“上乡”的一半,“中乡”的六至七成,而当时江南“赋税甲天下”,微薄的产出远低于应当缴纳的税粮。于是,当地的乡绅便找到宋贤,希望他能把乡里的真实情况上报朝廷。
宋贤听后马上写奏折上报朝廷,提出“称土还粮”的议案,意思就是国家应视土地土质的优劣,分别制定田税钱粮的高低,按照不同的土地收取不同的税。
宋贤在奏折当中还列举了名臣周忱向农民征收钱粮的旧事。周忱为公平起见,把全国的土地按肥沃贫瘠程度的不同分成九等,钱粮也分成九等收取。
后来,朝廷同意了宋贤的请求,从此东南沿海一带的农民得到了“称土还粮”农业政策的实惠。
貤封坊
当地百姓为感谢宋贤,在头桥北约二里地的二桥港畔(今天的奉新港西岸)建造一座赑屃亭,也称“折粮亭”。亭内一左一右安置青石凿成的赑屃两只,中间竖立了一块石碑,记录了宋贤对乡民建立的功德,碑的上方刻着“嘉惠海隅政碑”六个大字。
折粮亭在1968年疏浚奉新港的时候移除,石碑今天收藏于奉贤区博物馆,而两只赑屃被不明真相的工人推在二桥港漾里下落不明。
原文链接:http://www.shjjjc.gov.cn/2015jjw/n2345/u1ai86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