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药香越古今
发布时间:2021-05-27 作者:佚名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李彬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伤寒杂病论》序中的这句话,言明了作者张仲景普济众生的医者仁心。东汉末年,战乱频仍,瘟疫流行,大规模的伤寒病传染性非常强,死亡率很高。张仲景的家人也深受其害,家族二百多人,不到十年时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亲身经历过瘟疫带来的人间惨剧,张仲景从小就立下了“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的志向,决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研究治疗伤寒病的方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因“孝顺亲长、廉能正直”,张仲景在汉灵帝时期被推举为南阳郡的孝廉,后官至长沙太守。为官期间,张仲景体察民情,留心各种疾病,广泛搜集民间方剂。他继承前人医学理论,结合自己临床实践,不仅救治了大量病人,还创造性地总结出中医药学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为了称颂他的高超医术和传世经典,褒扬他的医者仁心和大爱大德,以及对中医药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后世尊称张仲景为“医圣”。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我们祖先在天人合一、调和致平、顺应自然、整体和谐等哲学理念指引下,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中医药理论,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也是我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经历过许多天灾、战乱和瘟疫,一次次转危为安,中医药可以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所提倡的“仁者寿”道德健康理念、“医乃仁术”医德观、“大医精诚”职业追求、“治未病”早期干预理念,以及扶正祛邪的治疗法则,都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源自百姓生活、守护民众健康数千年的中医药,已与人们的习俗传统、一言一行、一饮一啄息息相关且水乳交融。
一缕药香穿越古今,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护佑民族。古老的中医药以其独特价值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认可。2010年,中医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正是从中医典籍中受到启发,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取出青蒿素,并将其研制成一种强有力的抗疟药物,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目前,中医药服务已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逐渐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接受。
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传承,中医药发展就没有根本;没有创新,中医药发展就没有活力。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我国筛选出的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三药三方”,就是以《伤寒杂病论》中的古代名方为基础研制而成的。数据显示,中医药参与救治国内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中医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医药在促进世界文明互鉴、维护人类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坚持古为今用、命运与共,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保护好、发展好、利用好,让古老的“岐黄之术”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中医药优质的健康医疗服务惠及世界、造福人类。
原文链接:http://www.ccdi.gov.cn/pl/202105/t20210525_242519.html
- 上一篇:今日锐评 | 这样的沉默不是金
- 下一篇:广安观潮 | 从党史中感悟和汲取理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