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时评 | 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1-05-27 作者:佚名 来源:中共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开展读书学史活动;组织基层宣讲活动;开展学习体验活动;开展致敬革命先烈活动……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在我们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安排部署在全社会开展“四史”宣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意义重大,正当其时。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祖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每一寸鲜血浸染的红色热土,每一段感人至深的红色往事,都凝结着艰苦卓绝的牺牲奉献,铭刻着气吞山河的壮丽辉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党史学习教育鲜活生动的教科书,是激励我们党接续奋斗、推动着党和国家事业在各种风险挑战中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密码。
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就要把红色基因利用好、传承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是由一个又一个“红色地标”串联起来的。上海石库门、南湖红船、井冈山八角楼、湘江战役纪念馆、延安宝塔山、西吉将台堡、林州红旗渠、兰考焦桐;半条被子、卷刃的大刀、简陋的草鞋、弹孔累累的旗帜……一处处旧址、一座座纪念馆、一件件实物,记录着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承载着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彰显着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凝结成“从哪里来”的“密码”,标定出“往哪里去”的“航向”。
事业发展永无止境,红色基因植根于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泥土中,传承于一代一代人不懈奋斗的事业中。充分用好红色资源,发挥好“红色基因库”作用,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我们就能更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就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我们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整治风沙,生死沙洲系;孔繁森先后3次献血,为收养的3个藏族孤儿换取生活费,把生命献给雪域高原;杨善洲“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环顾世界,没有哪一个政党像我们党这样,在旗帜上鲜明标注“人民至上”,在理念上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人民”重于千钧,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
我们党的干部,来自老百姓,自己也是老百姓;我们党选干部、用干部,是为了更好地为民服务。“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焦裕禄、谷文昌、孔繁森、廖俊波、黄大年、李保国、毛相林、张桂梅、黄文秀……一批又一批优秀共产党人,一心为民、鞠躬尽瘁,被人民永远铭记。只有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必须把根扎在群众中,永不脱离群众,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敞开心扉,带着感情去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关山万里,初心如磐。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铭记党的光辉历史、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够书写新的壮美华章,铸就永不褪色的红色丰碑,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乐兵)
原文链接:http://www.hnsjct.gov.cn/sitesources/hnsjct/page_pc/gzdt/plzc/article5d04e26d2aed423bbd754ae2a9df4432.html
- 上一篇:贵州:纪委监委选派驻村干部助乡村振兴
- 下一篇:保持“煅烧成石灰”的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