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门忠烈的黄䌹
发布时间:2021-03-10 作者:佚名 来源:中共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黄䌹,字季侯,明末河南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县)人,自幼刻苦读书,成绩斐然。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授南宫知县。任上,黄䌹勤政爱民、兢兢业业、政绩突出,五年期满,经吏部考试,授兵部主事,出任绍兴知府。
当时绍兴地区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足。但社会上充斥着淫靡之风,达官贵人纸醉金迷,通宵达旦寻欢作乐。黄䌹到任后,便下大力改变这种不良风气。他从自身做起,节衣缩食,杜绝出入风月场所,严厉打击鸡鸣狗盗之徒,对贪腐官员严惩不怠。同时兴办学院,通过教化促进民风转变,大力发展经济,正是在黄䌹的言传身教下,“咸化为敦朴”,人民安居乐业。
崇祯八年(1635年),黄䌹因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之为丁忧)回到老家光州。适逢李自成起义军攻陷光州,黄䌹因庐墓入山守孝,得以身免。但其长子黄彝如,率家僮巷战,英勇杀敌,因寡不敌众,光州城陷被俘,骂贼致杀。刚强的黄䌹听到消息,没有流下一滴眼泪,对儿子英勇就义大加赞扬:“草野之人,殉难以报君父,吾儿死犹生矣。”
崇祯十年(1637年),丁忧期满,黄䌹升任临巩兵备副使。连续多年灾荒,当地土地都被皇亲贵族、地主豪绅霸占,造成大量农民身上无衣,口中无食,各地纷纷暴发农民起义。当时中国西北部情况最为严重,可谓是起义军的大本营。起义军在李自成的率领下,攻城夺寨,当地驻军根本无力控制局面,此时黄䌹任职西北,大有信任与重用之意。
作为文官的黄䌹,虽然是第一次带兵作战,并没有惊慌失措。他沉着应战,尽量避免与李自成队伍正面冲突,利用地理优势,伏兵与山中,伺机偷袭,大败敌军,斩首数千人。此役的胜利,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时任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奇其功,特疏题荐,黄䌹升任洮岷参政。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䌹又升陕西省按察使。
崇祯十六年(1643年)冬,西北、中原地区已经乱成一团乱麻,四处都是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的大军更是势如破竹,大败明军,明军主帅孙传庭也被杀害。起义军益发猖狂,百万大军猛攻西安,黄䌹只好率部死守,避不出战。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孤立无援,半个月后,西安城陷落,黄䌹被捕。
起义军素来敬佩文武双全的黄䌹,劝其投降,并许以高官厚禄。黄䌹正色严拒:“吾国家大臣,岂为尔诱!”后乘人不备,投井而死。他的妻子早在西安城破之时,为了免受敌人羞辱,也为了坚定丈夫宁死不屈的决心,已投水自尽。夫妇俩视死如归的壮举感染了众人,大家将夫妇安葬在光州城东十五里的石家关堂。时任陕西巡按御史金毓峒、监军御史霍达联合将黄䌹夫妇的英雄事迹向朝廷上疏。
崇祯皇帝得知后唏嘘不已,立即下旨予以封赏。后经六部合议:“黄䌹赠太常寺正卿,谥忠烈,赐祭一坛减半造葬,荫一子入监读书”。因子黄彝如已战死,由长孙黄恂承荫恩生。时省巡按御史高名衡,奉旨在其老家光州建造“龙章世袭坊”坊额,以彰其功。
其实出生于黄姓祖地,英雄光州的黄䌹满门皆忠烈。父亲黄学孔“孝弟力田,教子侄有法,公年九十有三,犹督仆敦本,业明农事,谦恭下人,有太古之风”,赠陕西参政、大中大夫;哥哥黄衮生而长目阔口,背如鹤耸,幼娴《左氏传》及《史记》,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中进士,为官经理有法,素不善谀,兢业奉公,多次受朝廷嘉奖,任山东参政时,力平叛乱,当推首功,然而不幸病逝于光州;孙黄恂才识敏炼,勤奋好学,出仕为官,政绩斐然,后因母亲身体多病,返乡修学,书房悬“学吃亏”字幅,示以铭志。
“至今生气凛犹存,列柏萧森拱墓门。执法一身徇谏草,传家七世答君恩。”随着时光的流逝,光州城的“龙章世袭坊”坊额早已不复存在,但黄䌹满门忠烈的故事万古流芳。(潢川县纪委监委 余成水)
原文链接:http://www.hnsjct.gov.cn/sitesources/hnsjct/page_pc/lzwh/xl/article1f841b5cd8e54ebbb70c15522c8027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