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 以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发布时间:2021-08-02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纪委监委网站
“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靠的是理想信念。为什么中国革命能成功?奥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不断取得奇迹般的胜利。”今年4月,在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字字铿锵。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进行战略大转移,从江西瑞金迈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转战几万里,血洒几万里,中国工农红军在党的领导下走遍大半个中国,传播理想,铸造队伍,为中华民族开启了一条复兴之路。
那场80多年前胜利的远征,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心理支撑点,凝聚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信念是攻坚克难的内在灵魂
党岭雪山,海拔5000多米,是红军三大主力在长征途中翻越的最高雪山。山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风暴、雪崩不断,在附近老百姓心目中,就像一道噬人生命的鬼门关。
为给部队筹集粮食,红四方面军总兵站部部长吴先恩奉命带领兵站部翻越党岭山。行至半山腰,风暴骤起,许多战士一不小心被卷进山涧,吴先恩命令部队就地宿营。大雪过后,一些酣睡的同志被埋在雪里,吴先恩赶紧组织抢救伤员,找寻压在雪下的同志。
某处山崖下,有许多冻僵了的战士的遗体,被埋在雪里。突然,吴先恩发现了露在雪外、拳头紧握的一条手臂,便跑上前去掰开手一看,里面是一张党证和一块银元,党证上写着:“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一九三三年三月入党。”
高举在雪山上的手臂,那是矗立在人间的理想。
纵横14个省份,总行程6.5万余里,翻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跋涉600里草地,渡过近百条江河;历经大小战斗600余次,攻占县城数百座,突破数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逾16.6万将士牺牲或失散,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人献出生命……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信念,红军硬是走出了一条“把活路堵死、向死路求生”的新路。
不怕牺牲、共赴国难的革命英雄气概是披荆斩棘的尖刀利刃
人间万事出艰辛。长征的胜利靠的是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是不怕牺牲、共赴国难的革命英雄气概。
1934年11月下旬,从中央苏区出发的红色大军,连破敌人3道封锁线到达了湘江边上。头顶上,几十架飞机轰炸着、扫射着;地面上,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围追着、堵截着,红军迎来了革命征途中最危险的时刻。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带领队伍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鏖战四天五夜,顺利掩护中央红军主力突围渡过湘江。腹部中弹的他打光最后一颗子弹后被俘,在被敌人抬着请赏的路上,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经此一战,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从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烈士鲜血染红了湘江,当地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天斗地、百折不回。再多的流血、再多的牺牲,也无法阻挡这支队伍前进的步伐。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战斗下去。”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闯关夺隘的制胜法宝
历史的长河波涛汹涌,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
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失去了同共产国际的电讯联系,开始了“独立自主”的探索之路: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三次重要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确定战略转移和中国革命道路的方向,打乱了国民党围歼红军的计划。遵义会议上,我们党开始独立自主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军事指挥机构上形成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新的“三人团”,从组织上保证了正确路线。遵义会议后,在新“三人团”的领导下,开始独立自主实施作战指挥,成功摆脱了40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绝地重生。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被动挨打以血的教训启示我们:脱离中国革命战争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神圣化,根本无法解决中国的问题。
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巧渡金沙江,红军在云、贵、川省境转战数月、去向屡更,最终跳出数十万包围圈的制胜之路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是赢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顾全大局”体现着共产党人的集体主义观念,“严守纪律”是共产党人必须遵守的政治规矩,“紧密团结”则是取得一切胜利的保证。党的这些优良传统在长征中彰显出巨大威力。
在红军长征过程中,炊事班十分辛苦。中途部队休息,他们要烧开水给指战员们喝;宿营时,他们又要安锅灶、劈柴火、洗菜、煮饭。
红三军团某连队有九位炊事员,班长姓钱,过草地前,为了保证全连同志有热水用,钱班长坚持带上几十斤重的大铜锅。一天早上,一位炊事员刚挑起大铜锅,身子一歪就倒下了。另一位炊事员挑起来继续赶路,第二天中午烧姜汤给大家喝,水刚烧开,他就一头倒在泥水里牺牲了。当时司务长,包括连里的领导想要给炊事班增加几个人,他们坚决不同意,他们说部队行军打仗,牺牲已经很大了,不能再给我们了。炊事班的9名同志全部牺牲在长征途中,铜锅最后背在了司务长的肩上。
宁肯自己挨饿也要把干粮让给同志,宁肯自己牺牲也要抢救战友生命,即使在异常困难的逆境中,也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正是广大红军官兵志同道合、生死与共、血肉相连、大局为重、严守纪律,才汇聚成一股无坚不摧的革命洪流,才产生了所向披靡的革命力量。
心系人民、依靠人民是创造辉煌的力量源泉
党为了人民,人民跟定党。
87年前,红军长征要跨越的第一道障碍便是河宽水急的于都河。于都河上没有桥,要过河只能乘船摆渡或者用木板来搭设浮桥。于都人民得知红军要过河,渔民自发划来自家的小船,老百姓拆下自家的门板、床板,一位姓曾的老人甚至拿出了自己的棺材板,在河上架起了临时浮桥。
为了监控红军的动向,敌人的飞机时常在于都上空盘旋,我方所有行动只能在夜间秘密进行。从1934年10月17日夜间至20日,在4天的时间里,红军每天下午5点开始架设临时浮桥,通宵渡河后,第二天早上6点半之前又将浮桥拆除,反复拆搭有15次之多。
在34万于都人民的紧密配合下,8.6万余人的中央红军渡河时敌人竟毫无察觉。这个历史片段,被后世誉为“三十万人共守一个天大的秘密”。
“红军是民众的军队,民众无微不至地支持红军……”回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毛泽东曾这样深情地说。
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80多年来,长征正如一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在神州大地上生根发芽,伟大的长征精神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之中,成为源源不断的中华民族精神江河中的一股强流。
红军当年在罗霄山脉举起的理想火炬,一代一代地传到了今天。“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谆谆教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新时代的长征号角已然吹响。新的长征路上,没有了雪山沼泽,也没有了战火烽烟,但仍然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我们去闯。世界格局风云变幻、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加快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时代考题等着我们作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永葆革命精神、斗争精神,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怀着初心、带着火种再次踏上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必将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编辑人员:王婧杰
原文链接:http://www.scjc.gov.cn/7iyVUVWkW/detail
- 上一篇:黄强:坚决守住防止医院感染底线,充分做好打持...
- 下一篇:中国速度创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