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恒心
发布时间:2021-08-06 作者:佚名 来源:廉韵津沽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根本在于党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在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在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在春潮澎湃的改革时代,党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是为了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使中华民族千年夙愿梦想成真;奋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所做的一切、所付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前我们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要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源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章明确规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鲜明昭示: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出发,始终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毛泽东同志一再告诫全党:“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为了坚守这样的宗旨,无数共产党员义无反顾、一往无前。他们中,有人背离了“自小熟悉的阶级”,只因笃信“为了绝大多数”才是人生应有的意义;他们中,有人选择永远做一颗螺丝钉,只因秉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他们中,有人用“我是党员我先上”的铿锵誓言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只为“用大爱护众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
人民是社会主义中国当之无愧的主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我们国家的名称,我们各级国家机关的名称,都冠以“人民”的称号,这是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基本定位。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论做何种工作,说到底都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定位,什么时候都不能含糊、不能淡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人民至上是唯物史观的集中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和理论品格。人民至上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生活幸福作为“国之大者”,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至上不是一个抽象的、空洞的概念,必须贯彻落实到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坚持“人民至上”价值取向在发展观上的创造性运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的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关于现代化的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中的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未来社会中,“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一方面不断把“蛋糕”做大,另一方面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首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吹响了决战决胜的冲锋号。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大台阶。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8年来,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征程正未有穷期。全面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展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参天大树必有根,万里长河必有源。党和人民须臾不可分离,片刻不能分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民群众从来都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因素,而是主体。“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人心就是力量。”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虽然已达9500多万,但放在14亿多人民中间还是少数;我们党的宏伟奋斗目标,离开了人民支持就绝对无法实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正是紧紧依靠人民,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最初一个50多人的党发展为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大革命失败后,30多万牺牲的革命者中大部分是跟随我们党闹革命的人民群众;红军时期,人民群众就是党和人民军队的铜墙铁壁;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广泛发动群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而是由人民来评判,评判的标准就是人民的满意度,评判的具体内容就是人民的获得感,评判的结果就是民心向背。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正是因为紧紧依靠人民,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我们党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续写精彩华章,去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求是杂志社理论学习中心组)
原文链接:https://www.tjjw.gov.cn/html/lyqf/2021/08/05/84674.html
- 上一篇:实践与思考|加强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
- 下一篇:责任刻在城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