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纪检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正文

清风天府行 | 甘孜:以有力监督保障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布时间:2021-08-07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纪委监委网站 

  编者按

  7月12日,由省纪委监委组织,中央、省级十余家主流媒体参与的2021年“清风天府行”集中采访活动正式启动。采访团以“护航‘十四五’开局起步”为主题,于7月12日至23日先后深入攀枝花市、甘孜州、阿坝州、达州市开展集中采访,充分展示四川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服务大局,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的良好风貌。近日,各家媒体陆续推出相关报道,“廉洁四川”网站、微信将同步转载,以飨读者。

   

  一边指挥停车,一边做好登记,在德格县康巴文化博览园入口处,今年58岁的尼甲工作起来十分熟练。自园区开建以来,他就成了这里的保安。

  “每天早上9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工作很轻松,这把岁数还能拿到每月2200元的工资,我很满足。”尼甲说道。

  园区即将在今年8月底开园,尼甲还打算抓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的机会,做点小生意。“争取多赚点钱,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康巴文化博览园是德格县着力以文旅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项目。该项目的顺利推进与德格县纪委监委紧紧围绕产业项目资金监管核心目标,着力构建全县产业扶持资金“一盘棋”监督格局密切相关。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甘孜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着力把监督效能融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中,既狠抓政策落实,严查腐败和作风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又护航产业发展,以内生发展动力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积极进展。

  提升监督质效 保障“四个不摘”落地落实

   1628217548787145.jpg

  七月的色达,天高云淡,朵朵格桑花点缀着广袤的草原。在宽阔的草原一角,几十位牧民正围坐一圈,聆听“马背宣讲团”成员的现场讲解。

  这是色达县纪委监委针对当地“人随牦牛、牛随水草”的散居情况,主动深入牧区群众中间开展政策宣讲的一幕。

  “一次马背上的宣讲,既是一次政策宣讲会,也是一次问题收集会。通过引入群众的监督力量,倒逼‘四个不摘’在基层落实。”色达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李三表示。

  作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抓手,“四个不摘”能否落到实处至关重要,群众监督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在甘孜州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看来,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均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涉及到多个责任主体,需要做实纪检监察机关的专责监督,并以此联动职能部门监督和群众监督,构建上下贯通的监督体系。

  为此,结合正风肃纪“十项整治”,甘孜州纪委监委印发《关于2021年开展专项监督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分工的通知》,明确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的监督等9个方面,持续深化监督执纪问责。

  为做实纪检监察专责监督,石渠县纪委监委持续深化“明察+暗访式”督查法,明确从具体点位暗访资金发放、项目施工、产业发展等情况,从面上明察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推进等情况,着力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针对资金项目散见于不同部门的特点,乡城县纪委监委加强与审计、财政、公安、检察等机关部门的联动,综合民政、人社、扶贫、住建、农牧等部门的信息数据,采取巡察和督查“一体化”的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大排查、大起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就是要发挥多种监督主体的联动协同作用,以强有力的监督保障‘四个不摘’要求严格落实,做到政策、资金、项目在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既夯实现有脱贫攻坚成果又点滴积累乡村振兴发展动能。”甘孜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州监委主任谢辉表示。

  保持高压力度 严肃整治腐败作风问题

  一朵羊肚菌,承载着群众脱贫奔康的希望,也因得到大量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而成为个别人眼中的“唐僧肉”。

  在甘孜州率先摘掉贫困帽子的泸定县,便将发展羊肚菌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保障群众持续性增收的有效方式。近几年羊肚菌的种植面积就达5100亩,现年产量630吨,产值8820万元。

  羊肚菌种植规模的扩大一方面得益于其良好的市场前景,另一方面也与政策资金扶持分不开。

  以泸定县2016年财政资金对羊肚菌项目的扶持为例,仅补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建钢架大棚每亩棚建补助就是4500元,菌种补助就是2000元。

  在利益诱惑之下,一些人开始铤而走险。如该县泸桥镇塘坊村村委会原主任付某某便利用职务之便,伙同验收人员、种植户,将原本191余亩的种植面积私自改为306余亩,以此骗取国家羊肚菌补助款70余万元。

  “针对类似案件暴露出的问题,我们加大了截留挪用扶贫资金、虚报冒领产业资金等违纪违法犯罪问题的查处力度,目前,已立案查处31件33人,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5件5人,挽回经济损失164.52万元。”泸定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旷伟表示。

  事实上,不只是羊肚菌,随着大量资金项目投入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来,相关领域中的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时有发生。

  2020年12月16日,随着法官手中法锤落下,备受关注的丹巴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腐败窝案落下帷幕。该县原农牧和科技局局长、高级畜牧师、畜牧站站长等三人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

  此前,上述三人利用职务便利,通过伪造交易记录和项目资料的方式,套取畜牧良种补贴资金400余万元。

  为持续传导高压态势,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甘孜州纪委监委明确结合全省统一部署的“4+2”行业专项整治,开展脱贫攻坚资金项目“回头看”,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涉农保险等问题,并通过建立政策权力清单、问题风险清单、监督责任清单等“三张清单”,一体推进问题发现、线索处置和整改落实。

  今年以来,甘孜州共查处扶贫和乡村振兴等民生领域问题396件627人。

  护航产业发展 持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走进炉霍县虾拉沱镇盛煌农业飞地产业园,301个恒温大棚沿着园区公路两侧渐次排开,大棚内的圣女果长势正旺。

  据园区负责人丁方丽介绍,这里的圣女果能够做到365天无间断供应,品质也不错,成熟后一斤在成都可卖到8元以上。

  就是这么一颗小小的圣女果,在2020年,就为村集体分红777万元。不过,受益的不只是园区所在的村,而是炉霍县内的88个村。

  为改变以前产业规模小、资金零散、单打独斗的局面,炉霍县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跳出村组小圈子,建立“飞地”产业园,形成“龙头企业+专合社+党支部+农牧民”的“4+”互利共赢合作模式。周边群众不仅能在里面务工赚取劳务收入,还能拿到分红。

   当然,飞地产业园区的持续发展,与纪检力量的注入也密切相关。

  “我们在园区内建立了临时纪检组,每天派人值班,不仅监督资金、分红发放情况,还点对点收集园区生产经营面临的问题,帮助园区解决难题。”该县虾拉沱镇纪委书记瓮青说。

  在资源相对有限的甘孜州,像炉霍这样集中资源建立飞地产业园区的还有甘孜县。

  为突破贫困村产业发展困局,甘孜县原128个贫困村采取“报团取暖”的方式,以格萨尔文化为基调,打造格萨尔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格萨尔王城。

  “我们紧盯重点部门和重要环节,把监督力量贯穿项目立项、实施、建设、后期运营等全过程之中,为项目的如期建成和后期景区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甘孜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吃、住、行、游、购、娱的综合性格萨尔文化旅游体验,不仅成功带动当地脱贫奔康,在乡村振兴中还持续输出产业帮扶的积极力量。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圣洁美丽的自然风光,热情奔放的康巴文化,发展文旅产业无疑成为甘孜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当地群众也将文化与旅游资源结合起来,热热闹闹地办起了乡村旅游。

  在泸定县冷碛镇杵坭村三舍民宿,游客不仅能住进智慧民宿,还能领略茶马古道古渡口的风采,到农业采摘园体验一把采摘的乐趣,更能了解二郎山地质地貌的历史变迁。

  在炉霍县雅德乡交纳村,县乡各级纪委监督保障“最美藏家庭院”的改造实施。随着游客接待中心、旅游环保公厕等基础设施的建成,前来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

  村民泽仁益呷也开起了民宿,原先一家人依靠种植业年人均收入只有2300余元,现在依靠民宿收入和女儿、女婿外出务工,家庭年人均收入提高到5800余元。

  “感谢政府帮我们把环境建得这么好,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通过发展旅游脱贫增收。”泽仁益呷说。

  随着产业振兴的不断推进,在甘孜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

  “乡村振兴的路还很长,需要开局、破题的工作还有很多。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脱贫攻坚成效、保持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脱贫摘帽后‘四个不摘’情况的监督检查,监督执纪与服务保障并举,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护航甘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谢辉说。(杨智淋)

  编辑人员:王婧杰


原文链接:http://www.scjc.gov.cn/7miVUVUaq/det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