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纪检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洁文化 > 正文

清风 | 知足者富 知止者久

发布时间:2022-02-19 作者:佚名 来源:秦风网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中的这句古语,时刻警醒世人,人生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过错就是贪得无厌。所以,以知足为满足的人,其满足是永恒的。无独有偶,当面对“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这样的问题时,《老子》中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带来危险,这样便可保持长久。

  过载者沉其舟,欲胜者杀其身。毋庸讳言,为人者,皆有欲望。但须分清可得之欲与不可得之欲。积极合理的欲求,如求知欲、成长欲、事业欲等,是人生进取之基、成功之梯、动力之源。而贪婪非分的欲望,则使人私心膨胀、道德沦丧、人格缺失。人们往往把后者定义为“贪欲”,并强调要懂得节制、有所满足,戒贪止欲、知足知止。

  知足者富。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北宋李沆为相后,其胞弟劝他营造相府,以免狭小阴暗的宅院被人笑话,他回答道:“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正所谓,“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谁谓一身小,其安若泰山。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有“半饱居士”清名的陈廷敬,深谙“知足”之道,常以“我自长贫甘半饱”自励,廉洁自律,甘于清寒,《清史稿》中给予他“清勤”的评价。

  知止者久。史料记载,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政绩赫然。楚庄王多次给孙叔敖封地,但孙叔敖认为如果俸禄丰厚却不知足,灾祸就会降临,因此坚辞不受。后来,孙叔敖放心不下自己的儿子,担心自己死后楚庄王会给他儿子封地加爵,所以他给儿子留下遗言,要求儿子也不要接受楚庄王的封赏。最终,孙叔敖的知止之举得以保全家人、避免灾祸。陕西汉中张良庙有副对联,上联是“掷秦一椎”,下联是“辞汉万户”,横批是“知止”。张良辅助刘邦建立汉朝,但面对荣华富贵,却功成身退,知止不辱。

  知足知止、适可而止,既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如果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节气都是相对应的。如,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唯独“小满”没有对应的大满,小满之后是芒种。这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智慧,忌讳大满、过盛,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物极必反。所以说,最好人生是“小满”,花未全开月未圆。

  知足知止、无求于外,反躬内省、自修其内。老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他从不向组织伸手,却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有什么资格张扬呢?”他不摆功,甘做一颗螺丝钉,每一次都是主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过着俭朴的生活,张富清始终知足感恩:“我吃得好、住得好,比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知足的人,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真正安闲自得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进行自我修养的人,不因为自己没有禄位而惭愧。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修身就是修德,特别是在面对权力、钱财和名利时,“思知足以自戒”,自觉摆正心态、抛弃私念,不贪恋于富贵,不纠结于功名,始终把稳正确的人生航向。


原文链接:http://www.qinfeng.gov.cn/info/1874/174209.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