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纪检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正文

绿水青山成了“幸福靠山”

发布时间:2022-08-17 作者:佚名 来源:福建省纪委监委网站 

  “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时值8月,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吴屯乡大际村的山林里,被苏东坡赞誉的香榧果已成串地挂在丛密的枝头,青翠饱满,十分可人。

  “集体林改分山到户后,我们有了几亩毛竹林和杉木林。”守着自家的林地,大际村村民吴永良吃下定心丸,开始琢磨在毛竹、杉木林间套种香榧树。

  “山定主,树定根,人定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激发了林农发展林业积极性。可随之产生的林地分散经营问题,让生态保护与林农利益的矛盾日益突出。

  “一边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越来越高的需要,另一边是林权所有者越来越强的致富愿望,规模化、集约化的森林资源经营模式应运而生。”南平市林业局林政科科长游金城介绍,该市大力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通过规模化经营管理,发展经济效益较高、市场行情较好的林下经济项目,为的就是激发林农投资造林、育林积极性,提高森林资产复合效率和林业经营效益。

  吴永良回忆,最初选择种植香榧发展林下经济,是看重它的综合效益,“既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又能增加收入,加工炒制后每公斤能卖240元。”种了几年,他搬出了土坯房、添置了一辆小轿车。

  这些实实在在的改变,吸引了村邻的加入。2015年以来,村民们将自家分散、闲置的林地交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用于种植香榧。如今,合作社香榧种植面积已扩展到800亩,每年产量超6000斤,为社员带来人均1.6万元的年收益。“村邻乡亲都参与进来,就是一起守护山林一起赚钱。”吴永良说。

  林业生产要素的统一集中,迈出了实现林农增收、森林增绿、生态增效的新一步。随着经济多元发展,林业经营者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不断加大,催生出“森林生态银行”。

  “森林生态银行”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和集中式输出理念,林农通过林权入股、租赁、托管等形式,把林地交由当地的国有林场进行统一运营。“这种规模化、专业化管理,为森林增绿,让林农省心,还能为他们提供长期收益。”游金城说。

  去年,顺昌县元坑镇际下村村民肖树昌在“森林生态银行”中“存入”26亩山林,入股县国有林场经营能增收十几万元,“生态变美了,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

  目前,南平市“森林生态银行”推广范围已扩至全市10个县(市、区)和省属埔上国有林场,合作面积近8.7万亩,惠及74个乡镇202个村2.4万户,促进林农增收1.39亿元。借助平台技术和管理优势,该市还主动融入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推广应用“竹塑贷”“竹林认证贷”“笋益贷”“碳汇贷”等绿色金融产品,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场发源于福建的重大改革。它点绿成“金”,让绿水青山成了广大林农的“幸福靠山”,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添上鲜活注解。

  山间草木繁盛,林下气象万千。从落实农民最关心的山林权入手,到整合森林资源资产,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再到坚持系统创新,探索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确保林改让林农真正受益。这条持续进行的“林改之路”,统筹保护和发展,打破发展阻碍、理顺体制机制,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提供了绿色发展“样板”。

  创新“林长+”工作机制、推动林权数字化管理服务、开展林业碳汇开发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坚定不移推进“林改再出发”,发展壮大林业绿色产业,扩展“两山”转化路径,朝着“生态美、百姓富”的目标继续踔厉奋发,续写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生动篇章。


原文链接:http://www.fjcdi.gov.cn/html/jyjl/20220816/171490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