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起磅礴向上的精神力量
发布时间:2022-09-08 作者:佚名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9月1日,“人民为中心 文艺攀高峰——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主题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分为“精神如炬,奋起革命新文艺”“大道如歌,奋笔书写新华章”“信念如磐,奋发改革新征程”“江山如画,奋进伟大新时代”四个篇章,以图片为主、文献为辅、实物为补,以时间为线、事件为点,集中展示了一批经典文艺作品,立体展现了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生动实践和创造成果。
80年前,在中华大地山河破碎,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之际,大批文艺工作者荟萃延安,以纸笔作刀枪,以战场为书案,创作推出了一大批催人奋进、影响深远的优秀文艺作品,开启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崭新纪元。
展览的第一篇章,从木刻艺术开启。20世纪30年代,在鲁迅先生的倡导下,中国木刻艺术发展迅猛。展览上的两幅木刻版画《怒吼吧,中国!》《到前线去》令人印象深刻,画面中,遒劲的线条、流畅的刀法以及简明的黑白造型表现了中华民族在救亡图存的险境中所迸发出的民族反抗精神和革命意志。
1932年,胡一川创作的版画《到前线去》(侯颗 摄)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旗帜,倡导并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地文艺工作者和爱国青年纷纷奔赴延安,共同为抗战胜利和人民解放奉献出青春热血和艺术才华。在这一背景下,鲁迅艺术学院应运而生。
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立。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1940年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展览上,一组展现鲁艺学员学习生活的黑白照片以及鲁艺学员担水用的棉垫肩、提水用的桶等实物,将参观者带回那个艰苦朴素却又满怀理想的年代。
20世纪30至40年代,鲁艺学员担水用的棉垫肩、提水用的桶(侯颗 摄)
当时的鲁艺汇聚了一大批来自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领域的艺术家,冼星海便是其中一位。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一把冼星海曾经拉过的小提琴出现在记者眼前。小提琴下方,还陈列着冼星海用过的钢笔以及《黄河大合唱》简谱。
冼星海的小提琴(侯颗 摄)
冼星海的钢笔和《黄河大合唱》简谱(侯颗 摄)
“黄河大合唱来源于光未然先生两次途径黄河,看到波涛汹涌的河水有感而发创作的诗篇《黄河颂》,冼星海听了这首诗后热血沸腾,以此为基础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包括《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等8个乐章。” 现场讲解员告诉记者。
在延安七年半的时间里,鲁艺开办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系,培养了大批人才,创作出《白毛女》、《南泥湾》、《黄河大合唱》等一大批极富影响力的作品,活跃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文化生活,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并对中国现代文学艺术产生了影响。
1942年,党中央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同志发表重要讲话,首次系统的阐述了党的文艺武装,回答了文艺为什么人的根本问题,理清了文艺和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社会生活的关系,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光辉,成为党领导文艺工作者的纲领性文献和重要里程碑。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刊发在1943年10月19日的《解放日报》上(侯颗 摄)
“毛泽东同志的这次重要讲话发表后,被翻译成50多个国家的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就像是一座灯塔为我国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指明了方向。”讲解员说。
展览还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和进入新时代等重要历史时期的各类文艺作品。京剧《红灯记》中的道具——红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五四运动》人物头像、被称为“一部剧挽救了一个剧种”的昆剧《十五贯》演出剧照等展品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改天换地的社会新貌和欣欣向荣的人民生活,传递出整个社会积极向上的精神与力量;第四篇章中,大型晚会、纪录片、电影、电视剧、浮雕、情景史诗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新时代蓬勃发展的文艺事业。
京剧《红灯记》道具——红灯 (侯颗 摄)
记者注意到,此次展出了不少创作手稿,如《春风吹到了诺密河》手稿、茅盾的《体验生活、思想改造和创作实践》手稿、老舍的《龙须沟的人物》手稿以及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的设计手稿等,一笔一画之间,创作者当时的思考和激情跃然于纸上。
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手稿 (侯颗 摄)
“相信这些作品以及相关文献档案的汇集展出,将更好发挥文艺作品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的积极作用,凝聚起新时代磅礴向上的精神力量。”国家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侯颗)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4979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