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 | 奋力脱贫佤寨新
发布时间:2021-03-12 作者:佚名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初春时节,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清水乡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沐浴在一片暖阳中。春节以来,各地游客来到司莫拉佤族村,体验当地独特的民族风情。在当地村民李发顺开办的体验作坊中,几名游客正用“福”“囍”字样的模具制作大米粑粑。“来之前真没想到,祖国边陲老百姓的生活这么红火!”一名游客感慨道。
2020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司莫拉佤族村看望乡亲们,了解乡村振兴和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情况。一年多时间过去,当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脱贫攻坚硕果累累,按下发展的“快进键”,尤其旅游业已经成为司莫拉佤族村的支柱产业之一。当地村干部介绍,2020年,村里面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司莫拉佤族村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433元,是2014年的7.2倍。
然而,在几年前,司莫拉佤族村却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司莫拉,在佤语当中寓意为“幸福的地方”。前些年,由于土地零碎、人均耕地面积少,缺技术、产业发展上不去,村民们的生活与“幸福”还有距离。
如何让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整村脱贫,变成真正“幸福的地方”?这一直是该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苦苦思索的问题。2014年,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在当地落地实施,这也为赵家清实现梦想带来了希望。正当村“两委”规划全村发展路线的时候,赵家清看到腾冲市部分乡镇依靠发展乡村旅游开启了致富路,经过村“两委”班子研究商议,大家一致同意借助发展乡村旅游的东风,大力宣传“司莫拉”佤族文化,打造“司莫拉”旅游品牌。
为此,村里在保护好村寨原始风貌的基础上,先后实施“草改瓦”“农危改”“扶贫安居”等工程,建起文化活动广场、文化陈列馆、景观栈道、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穷寨子摇身一变成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3A级景区。
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打消村民们的后顾之忧?为此,村里借鉴先进经验,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着力引导全体村民参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餐饮和民宿服务等产业。同时,村里推动大米粑粑生产加工体验基地、司莫拉文化活动中心、5G信号覆盖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放在过去,我想都不敢想,道路不通、文化不通的佤族小村子会被那么多人喜欢。现在的我不用外出打工,在家开店就能有收入了。”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发顺说。
2010年,一场车祸让李发顺几乎瘫痪,并欠下了4万多元的外债。“当时我小孩读书的作业本我都没有钱买,都是写了正面又写背面。”回想起那段艰难的日子,李发顺十分感慨。
现实的困难并没有让李发顺灰心,而是抱着积极的心态接受就业技能培训,这几年通过养猪、碾米、卖大米粑粑等,收入提高了不少,最终在2017年成功脱贫。脱贫后的李发顺加入了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又用积蓄翻新了老宅发展旅游。随着“司莫拉”旅游品牌越来越响,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入选了“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今年春节7天长假,李发顺家的大米粑粑体验店就给他带来4000多元的收入。
如今的司莫拉佤族村对区域道路进行整体改造提升,生产生活道路四通八达,让生产生活与旅游观光各行其道、各安其事、各得其所。旅游观光车把来到这里的游客带到司莫拉特色美食餐厅、佤族文化信仰中心、佤族民居建筑、云谷农业公园、老寨子“花缘里”玫瑰主题村等多个景区。到村游客还可以观看司莫拉文化演出、参观农特产品展销区等多个游玩项目。
“很多游客跟我交流,人家觉得我们一家人特别乐观,看着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做粑粑就觉得特别幸福。我们也觉得,现在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李发顺媳妇边舂着大米粑粑边说,脸上洋溢着喜悦。(通讯员 施荔潇 李维杰)
原文链接:http://www.ccdi.gov.cn/yaowen/202103/t20210310_237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