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以大数据迭代升级推动监督效能稳步提升
发布时间:2022-11-15 作者:佚名 来源:浙江省纪委监委网站
“经查,某高速公路临平段改建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建材以次充好问题,请你单位针对该问题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日前,杭州市临平区纪委监委通过交通工程公权力大数据监督系统的一条“红色预警”,发现某高速公路临平段改建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在未履行审批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对部分分项工程原材料进行替换,以价格相对便宜的机制砂代替天然砂,以次充好金额差价高达92.78万元,随即将问题抄告给区交通运输局。
在该区纪委监委的督促推动下,区交通运输局作为行业监管部门,第一时间对施工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对合同履约评价予以扣分,并从进度款中对其擅自变更材料获得的收益予以扣回。同时,该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分管领导及项目负责人因履职不力,被处以相应的问责处理。
交通工程投资金额大、涉及环节多、参与主体多,一直以来都是监督管理的“老大难”和干部廉政风险的“高发区”。为进一步规范交通工程行业管理,有效降低廉政风险隐患,自去年交通工程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子场景纳入浙江省纪委监委数字化改革“一本帐”以来,临平区纪委监委作为试点单位认真贯彻全省数字化改革部署,以“权力数字化、行权留痕化、异常预警化、监督集成化”为理念,破除行政主管部门自建系统数据壁垒,自主设计研发了临平区交通工程监管仓系统,以大数据迭代升级推动监督效能稳步提升。
“我们以‘人、财、物、权’等关键事项为切入口,对交通工程项目从决策立项、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招投标、施工建设、交竣工六个阶段存在的多发易发问题及廉政风险进行分析研判,通过数据碰撞比对、逻辑算法演绎,探索建立‘预警处置-核查处置-整改落实-流程重塑’的大数据监督闭环体系。”临平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此基础上,临平区纪委监委还组织发动全系统力量,开展全员建模活动进行头脑风暴,并邀请交通、财政、审计等行政主管部门及行业专家,从风险针对性、模型精准性、预警可查性等方面对以构建模型进行多维视角综合分析研判,对业务预警、无效预警模型进行剔除优化,进一步提升监督模型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如今年5月,系统中的“拆分肢解项目”模型通过对工程项目关键数据进行比对碰撞,预警并查实了临平区塘栖镇为加快项目推进速度,规避区级招标,违规将2021年四好农村公路项目拆分肢解成多个标段在镇街小额平台进行发包的问题。该问题的背后是干部的不作为、慢作为,最终,该镇相关负责人被给予责令检查的问责处理。
“违规拆分肢解项目的问题,如果是使用传统的监督手段,仅靠人工对比是很难及时发现的,交通工程公权力大数据监督系统的数字赋能让问题得以‘一键预警’,极大提升了监督效能。”据临平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上线一年多来,该系统已纳管交通工程项目335个,涉及项目资金逾287亿元,公职人员8500余人,归集各类数据130类近13万条,通过数据碰撞比对,产生红色预警54条,查实37条,处理处分43人,挽回经济损失166余万元。
发现问题不是目的,通过红色预警查实个性问题推动行业管理得到有效规范才是根本。今年以来,临平区纪委监委针对系统“红色预警”发现的建材以次充好、拆分肢解项目、送审严重滞后等区域性领域性问题,已开展专项治理3次,并推动区级主管部门修订或出台制度12项,有效提升了行业管理的规范性。如区发改局出台《政府投资项目合理履约管理监督实施细则》,要求平台、镇街、行业主管部门将关口前移,在项目过程中同步开展履约评价,提高发现问题的及时性;区财政局出台《临平区政府投资项目结算评审管理办法》,根据项目送审造价的不同分层分级设置竣工送审时限,并将送审及时情况纳入考核,倒逼建设单位按期完成送审;区交通局出台《交通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内部审查办法》,建立由“建设单位初审-业务科室复核-分管副局长审批”的三级审批制度,避免违规违法的事项通过审批。
“今年9月,交通工程公权力大数据监督系统已实现场景应用全省推广,针对全省农村公路项目产生预警1112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全省推广共享上发力,针对全省重点项目数据,进一步打磨优化模型,完善核查指引,提高红色预警处置查实率,持续发挥数字化改革对清廉建设的赋能作用。”临平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杭州市临平区纪委监委)
原文链接:http://www.zjsjw.gov.cn/gongzuodongtai/jiandujiancha/202211/t20221109_743504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