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丨让“三资”监管更密更实
发布时间:2022-11-15 作者:佚名 来源:福建省纪委监委网站
10月12日,我和同事们一起下乡走访了解沙埔镇江南村滩涂发包项目推进情况。
“村里上项目,村民来把关,村集体‘钱袋子’的管理越来越精细。”村干部感慨地说,“有了村民信任,我们谋发展的干劲更足了。”
一番话让我感慨万千。我的家乡福清,地处东南沿海,农村集体“三资”丰富、构成复杂,容易滋生“微腐败”。回首十年,作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我亲历了“三资”领域监督工作的生动实践。
2015年底,我从福清市高山镇调入市纪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彼时,党中央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农村集体“三资”不断壮大,其监管问题也随之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我参与查处了不少村干部擅自处置集体资源、挪用集体资金、私设小金库等违纪违法案件。
当时,我们经常通过走访了解、实地察看、查询账目等方式开展监督执纪工作,尽管整日忙忙碌碌,但是在对“三资”体量较大的行政村进行监督时,还是感觉存在靶心不准、熟人监督难等问题。之后,我们开始探索清单式、嵌入式、联动式监督等方法,力求抓住要害、推动堵漏建制。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稳步推进,福清农村集体“三资”价值快速提升、资产流转更加频繁,相关信访举报件也不断增加,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2018年,我成为第二纪检监察室副主任,经办了一批“三资”监管领域微腐败案件。我发现,彼时的此类案件呈现出了隐蔽性、多元化的新特点。
为应对新情况,我们通过一次次走村入户、调阅材料、座谈分析查找漏洞。原来,产权不清晰、处置不规范、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是引发群众质疑的主要原因。该如何破题呢?
摸清“家底子”是基础。2020年4月,我们在全市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三清一查”专项治理,跟进监督职能部门清产核资、对发现的问题自查自纠。接着,针对群众反映集中、风险隐患较大的项目进行重点检查,紧盯关键人关键事从严查处,分类纠治。
方法果然管用,开展专项工作以来,我们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13起,挽回集体资金4723万元,信访量同比下降了78.7%。
打铁还需趁热,我们着手盯紧“钱袋子”。2021年,推动农业局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联网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并设置多种预警模式,强化跟踪监督,精准发现问题。自此,我们从下乡来回奔波和繁杂的数据分析中解脱出来,监督更有方向,也更有力量。
“某某镇签订集体合同不规范、某某镇处置资产资源不合规,可能存在违纪违法问题......”我们根据系统中发现的问题,直奔目的地,有针对性地核查,变“大海捞针”为“有的放矢”。
实现“智慧”监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聚焦村居干部零星开支难控制、现金库存难管理、票据手续难规范等问题,督促推进集体资金网上审批工作,同时推行“村务卡”、实现收支非现金结算。这样一来,农村集体资金全程留痕,就从源头上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行为,也帮助我们擦亮了监督执纪的“慧眼”。
守好群众的家底子、钱袋子,还得晒出“明白账”。我们又推动职能部门全面“晾晒”集体“三资”。群众既能在网上快捷查询农村集体“三资”,也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随时随地知“家底”、查“家务”,不断织密立体监督网,堵住权力寻租空间。
“从稀里糊涂,到尽在掌握。”村民们的肯定让我们很欣慰。让“三资”监管更密更实,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是百姓的心愿,也是我们纪检监察干部持之以恒奋斗的方向。(作者系福建省福清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杨铭)
原文链接:http://www.fjcdi.gov.cn/html/jyjl/20221114/17170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