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纪检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领导活动 > 正文

深度关注 | 竞逐全球赛道

发布时间:2022-11-22 作者:佚名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5.jpg

  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一辆辆新能源汽车穿梭于机场和酒店之间,当地传统巴迪克风格红黄涂装的车身上印有“G20”标志,靓丽而醒目。作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的官方用车之一,300台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公司生产的Air ev新能源汽车服务峰会绿色出行。

  “靓车”亮相巴厘岛,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驶向全球的生动一幕。随着国内市场不断发展、研发迭代升级和产业链布局完善,新能源汽车“出海”条件日臻成熟,中国车企紧抓机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全球赛道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处于什么位置?近两年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明显提速,原因有哪些?未来如何继续打造竞争优势?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显著增长,中国自主品牌崭露头角

  日前,上海海通码头,一万台纯电动汽车排队驶上滚装船,远赴比利时泽布吕赫港。这是上汽集团定位全球市场的纯电动汽车MG MULAN,也是中国首款在全球80多个国家上市的新能源汽车。

  “这款车型是我们深入研究海外消费者对安全、环保、智能、操控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面对海外市场的竞争特性量身打造的。”据上汽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该车依托“星云”纯电专属系统化平台、“魔方”电池系统等创新技术,立足成为一款满足全球高标准,让全球用户用得惯、开得好的智能电动“全球车”。

  中国汽车工业首款全球车“万辆赴欧”,背后是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持续加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全国汽车企业出口33.7万辆,同比增长46%。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9万辆,同比增长81.2%。今年1至10月,汽车企业出口245.6万辆,同比增长54.1%。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49.9万辆,同比增长96.7%。

  “事实上,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就开始快速增长。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达到31万辆,同比增长约3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告诉记者,中国汽车整体出口数量同样增速明显,去年首次超过2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占比逐步提高,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核心增长点。

  从出口目的地来看,欧洲和东南亚是“主战场”。值得关注的是,与以往传统燃油车主要销往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不同,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正快速打开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中国电动汽车已经占到欧洲电动汽车总销量的约10%。记者梳理发现,上汽集团、比亚迪、吉利汽车、一汽红旗、长城汽车等传统车企,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等造车新势力均已出征欧洲。此外,还有若干车企蓄势待发,即将进入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

  既有量的跃升,也有质的飞跃。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快速增长也反映出中国自主品牌的快速成长,上汽、比亚迪、吉利等的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居于前列。与此同时,中国自主品牌不再依赖“低价换市场”的老路子,而是向海外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力。

  这点从出口价格上可见一斑。“从去年开始,中国车企出口的车辆单价不断上升,新能源汽车平均单价达到3万美元左右,说明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设计、质量、配置和消费者体验等都得到了认可。”许海东说,质高价优的自主品牌正在打破“低端廉价”的刻板印象,价格提高也表明我们在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具备一定的话语权。

  依托国内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相对完整产业链支撑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水平持续提升

  比亚迪汽车携元Plus、唐SUV和汉三款纯电汽车登陆巴黎车展;长城汽车携魏牌摩卡PHEV、拿铁PHEV和欧拉好猫等产品参展并在欧洲上市;零跑、赛力斯等“造车”新秀参展并宣布将登陆欧洲市场……时隔四年,全球五大车展之一的巴黎车展今年10月再度启幕。在这场被视为“全球汽车行业风向标”的盛会上,多家中国车企最新新能源车型大放异彩。

  中国新能源汽车缘何受到海外市场青睐?在许海东看来,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首先,我国较早对新能源汽车提供技术和产业政策扶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全产业链支撑能力强,行业技术和制造水平持续提升;第三,低碳大势所趋,电动化转型势在必行,国际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快速增长。”

  十余年来,围绕电动化转型,中国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技术迭代,国产新能源车产品矩阵日益丰富,已基本覆盖各车型级别,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国新上市新能源乘用车达到33款,在全部新上市乘用车型中占比接近60%。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在售新能源乘用车接近300款,在全部在售乘用车型中占比超过30%。

  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28万辆,2021年跃升至352.1万辆,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分析认为,在国际上对新能源汽车还未充分认可时,中国便迈开步子探索相关技术,打造先发优势。如今,我国已基本建成完备且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之超大规模市场和长期积累的经验口碑,共同带来制造成本上的优势,为国产新能源车“出海”打下了基础。

  从外部条件看,身处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大趋势。欧盟宣布2035年全境停售燃油新车,2050年实现零排放,零排放汽车将豁免增值税。欧洲多国也先后公布禁售燃油车时间表。

  根据印尼政府规划,印尼到2030年将自主减少31.89%的碳排放。“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使用新能源汽车,表明了印尼坚定向清洁能源转型的承诺。”印尼国务秘书部部长普拉蒂克诺说。

  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汽车行业加速电动化转型,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打开了黄金窗口期。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约675万辆,同比增长1.08倍,市场渗透率大幅提升到8%左右。“在减排压力和多国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各国特别是欧美国家对新能源车的需求不断增多,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也将保持较高增速。”许海东说。

  搭建强有力的技术底座,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驶入快车道

  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被视为传统燃油车“三大件”,欧、美、日传统车企巨头长期对此保持垄断优势。在转向电动化、智能化之后,汽车供应链重构,新能源汽车“三大件”变为三电系统(电池、电机和电控),中国车企得以“换道超车”。

  “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能推出水平不低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培育了优质的产业链,在关键核心领域涌现出许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许海东说。

  在电池方面,我国已连续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消费市场。截至2021年底,我国动力电池产能约占全球的70%,世界十大锂电池厂家中,我国企业占据6席。除了传统充电蓄能电池,我国在氢燃料电池领域也进展诸多。

  “过去十年,中国动力电池成本大幅下降、竞争力大幅提升,在结构创新方面异军突起,比如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中创新航软方壳电池、蜂巢能源短刀电池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

  我国驱动电机技术和电机控制也已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新能源汽车电机的转速、功率密度不断提高,具备扁线、油冷、高压等特征的新一代产品诞生,并逐步实现量产装车。在电机控制方面,我国电控产品精度、动态响应速率、开关损耗等方面技术不断成熟,产业链持续完善。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走出一条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选择新能源汽车赛道之初,我国创造性地提出构建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纵”,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电池及其管理系统“三横”的总体研发布局,搭建了强有力的技术底座,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驶入快车道。

  数据显示,相比2012年,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提高了1.3倍。与之相对应,我国新能源汽车主流车型的续航里程从150公里大幅提升至500公里以上。

  在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等方面,我国技术集成及演化速度也在创新提速。“汽车智能化的最大特征是软件定义智能终端,我国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新势力自主品牌,已实现智能辅助驾驶、娱乐自控、电机控制和车身控制等功能集成,在中高端市场很有竞争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研究员金永花说。

  以科技创新驱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磨炼提升,增强中国自主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在位于巴厘岛伍拉·赖国际机场附近的峰会用车保障基地,驾驶员哈纳斯坐进了五菱新能源汽车的驾驶位。这是他第一次驾驶新能源汽车。“车子只要扭动换挡旋钮就可以开动了,加速很快,刹车反应敏捷,运行起来安静平稳。”哈纳斯说。

  事实上,这台车并非从中国漂洋过海,而是产自中国车企在印尼当地的工厂。

  2015年,上汽通用五菱成立印尼分公司,成为最早在印尼投资建厂的中国车企之一。此后,五菱印尼的汽车制造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印尼的人口、资源和区位优势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红利。”五菱印尼公司总经理石国勇表示,中国企业的参与不仅有利于带动上下游产业,还能催生充电、维修服务、汽车改装、旧车和电池回收等众多新业态。

  “印尼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市场等方面加强合作,有助于印尼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推动能源转型。”印尼经济统筹部部长艾尔朗加说。

  上汽集团建立伦敦、硅谷、特拉维夫三大研发创新中心,拥有98个生产研发基地;蔚来在匈牙利佩斯州投资建设的蔚来能源欧洲工厂完成首座换电站下线……从组装制造到研发智造,从单纯的整车、零部件产品出口转向全产业链、品牌文化“出海”,中国汽车“出海”正在发生结构性改变。

  前景光明,挑战仍在。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海外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目前我国汽车产品贸易的主要方式还停留在一般贸易阶段,海外投资设厂规模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配套供应链自主性和品牌影响力仍在建设中。加之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等外部环境干扰,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走出去”还面临许多挑战。

  在许海东看来,赢得海外市场不仅要比拼产品硬实力,还要打磨软实力,把产品、销售、服务体验完整地做好,包括充电设施配套、售后服务网络建设等等,从而形成体系化优势。

  “打造品牌是一个长期过程。欧美汽车品牌积累相对深厚,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许海东说,中国车企还需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熟悉当地法律法规,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和消费者使用需求,凭好产品和好服务积累品牌口碑。

  全球化是中国自主品牌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站在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新征程上,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磨炼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必将在全球赛道上跑得更快、更远。(作者 柴雅欣)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5110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