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纪检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洁文化 > 正文

美丽中国 | 小核乾坤

发布时间:2023-03-04 作者:佚名 来源:宁夏纪委监察网 

  当人生种种情趣浓缩在掌心那一枚“核”时,艺术魅力与人文理念,都将随着核雕师的思绪熠熠生辉……

  这是一场名为“入核有神——方寸之间的匠心琴韵”的展览。

  21件(套)核雕作品,一刀一划,一铲一刻,不僵不滞,细微处刀刀入骨,入核处如有神助。

  在作品《美丽中国》前,我久久驻足。一枚橄榄核,方寸之间,盛放出山水天地,镂刻出万千气象。

  每个时代的精神和文化最终会体现在器物上。

  也是这次偶然的相遇,唤起了我对核雕艺术的好奇与探究。

  基因

  核雕,即在果核上进行雕刻创作,是中国民间传统微型雕刻工艺。最早文字记载始于宋代,最早见于著述的雕刻作品则是明代之物。

  明末魏学洢的《核舟记》,生动记述了苏州人王叔远桃核雕刻作品“东坡游赤壁”。李日华的《六研斋笔记》记载:“虞山王叔远有绝巧,能于桃核上雕镌种种,细如毫发,无不明了者。”《清秘藏》记载明代苏州核雕匠人夏白眼:“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

  清代乾隆年间,苏州杜士元是雕刻界的传奇人物,被称作“鬼工”。常熟市博物馆藏有他的《渔乐图》,核舟船篷舟楫齐全,上摆几只镂空的鱼篓,舟中大小如米粒般的人物“各司其职”,一派怡然安详的生活场景。核舟底有“乾隆乙丑造,仙传杜士元”行书雕款。

  除“鬼工”杜士元外,清代苏州还有一位金老,嘉庆《苏州府志》载其“貌甚朴,而有刻棘镂尘之功。”称其“用桃核一枚,雕为东坡游舫,四围左右各有花纹,短窗二,可能开阖。”

  这些记载说明,明清时苏州核雕已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

  苏州核雕属南派核雕的一种,发源地为苏州光福镇舟山村。光福,距苏州城25公里,地处太湖之滨,邓尉山麓,是一座嵌入太湖的半岛。南宋时,光福已是“民灶千金,阡陌交通”的市镇,明清时是苏州六大名镇之一。

  光福,没有都市的繁华与喧嚣,自古就是出雕工艺匠的地方。特别是舟山村,因是吴王阖闾的“造舟之所”而得名。据《香山小志》记载:“香山梓人,巧者居十之五六。又有雕工,专将竹根、竹节、黄杨、紫檀,以及象牙、牛角、桃核、橄榄核,刻山水人物、花卉鸟兽等玩品,精巧有致,雅俗称赏。”

  一城一山水,一刀一风格。光福的山水养育了雕刻工匠,数千年后,舟山人对舟执着依然。他们吸收石雕、玉雕、木雕等艺术的精华,利用果核外形,将舟越造越小,竟然可以挂在手腕、腰间。

  舟山村,更是被誉为“中国核雕村”。

  本色

  舟山核雕主要是殷派和须派两大派别。殷派创始人殷根福,出生于清末,他的刀笔粗犷,简洁明了。须吟笙是殷根福的徒弟,出师之后,技艺创新,成立了须派。与“横平竖直”的殷派相比,须派雕刻更重写实,人、物、景特征越发丰富、传神。

  殷根福把核雕推向上海,在城隍庙设立永兴斋,兴盛一时。日寇侵华后,核雕行业慢慢衰落。但核雕技艺就像一粒种子,深藏在核雕师心中,只要有合适的气候环境,就会破土而出。

  20世纪60年代后期,须吟笙组建了一个工艺雕刻组,为上海文物商店、博物馆、古玩商店雕刻核雕。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核雕工艺,1973年,殷派核雕的另一传人钟年福和其他几位核雕师进入雕刻组,广招门徒,核雕艺术由此“复活”。

  核雕以核桃、桃核、橄榄核、杏核、樱桃核及其他一些质地致密的果核为原材料,利用果核的天然形态,采用雕、镂、镌、锉、凿、钻等技法雕刻出人物、花鸟、山水、楼阁等。

  光福核雕主要以质地坚硬而细腻的广东橄榄核为材料。

  橄榄又叫青果,其果肉可食,味微酸涩,食后生津回甘,古人因其味犹如逆耳忠言,故又称橄榄为“谏果”。虽然很多地区种植橄榄,但不是所有的橄榄果核都适合核雕。

  采购原料,对于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苏州核雕师来说,每年都是一件耗时费力的大事。小小的橄榄核,承载着一代代核雕师的梦想与希望。因为稀有,寻觅总会历经千山万水。

  走访中,我时不时为核雕师与橄榄核的故事感动着。

  在核雕非遗技艺传承人任敏华的工作室,他向我讲述了一个故事。

  20世纪70年代初,舟山核雕恢复生产后,老艺人钟年福每年都要背着干粮和咸菜南下广州采购橄榄核,一个来回就要两个月左右时间。80年代早期,核雕师钟火元、周建明等人也循着老一辈核雕师采购橄榄核的线路,奔赴广东增城。随着核雕产业的发展,增城的橄榄核已经难以满足核雕师日益增长的原料需求。90年代中期,钟火元、周潜根等人经过千辛万苦,在广东汕头普宁县梅林镇找到大而圆的“铁圆核”。“铁圆核”的发现和运用,为舟山核雕增色不少。

  核雕受人青睐,固然因其“鬼斧神工”的技艺,然而,橄榄核的本色,因一代代匠人历经千山万水的探求,被赋予了一层更深的底蕴。

  镂尘

  核雕题材众多,包含民俗、人物、山水、花鸟、神话等。形制分手串、脖挂、单籽、摆件等。

  果核微小,雕刻工艺十分繁复。一枚盈寸核雕,从选核、布局、雕刻直至完成需经十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经过构思、画稿、打坯、细修、钻孔、打磨、落款等,而且全部手工完成,这是个漫长的过程,短则数日,长则个把月,是对核雕师耐心的极大考验。

  在小不盈寸的特殊材料上,巧借自然,利用形状、纹理、质地,随形就赋,精心布局,设计作品,蕴含的是核雕师的精思。

  核雕师把精思的过程誉为“刻棘镂尘”。就是借助锉、凿、钻,大处删繁就简,细处不厌其烦。

  毛锉、光锉是将果核进行初步加工,创意构思,并在果核上画样;圆锉则按画样进行粗加工,做出初步的造型。凿刀用以雕刻细部、刻画细节。钻,则是打眼,串连成珠,或配以底座。

  雕刻时,只有专注于手中的一方小天地,才能在粉末纷飞中游刃有余,赋予果核新的生命,刻出万千景致,完美诠释物件意蕴。这需要核雕师心、手、眼合一,戒浮戒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一手托着橄榄核,一手持着刻刀,一铲一刻,在方寸之间勾勒自己的精思巧饰。核质的细脆,对用刀的力度、角度都有严格要求,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因而细节处,犹如抽丝剥茧。

  精思的过程,是打开一扇通向精微世界的窗,更是一种酝酿。核雕师的思绪与审美韵味汇聚,在无言中,随着果核物态自然的精妙绝伦,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无尽的灵动空间,展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体现人情世故和世间百态。

  方寸之间,自有天地;毫厘之间,集大千世界之妙。

  意远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当然也没有两个纹理完全相同的果核。因而每个人眼里的核雕,都是属于自己的时光印记,不同的核雕师,展现的是不同的世界。

  核雕工艺美术师陆小琴曾从事木雕工作十余年,后转拜核雕艺人许中英为师。陆小琴说:“我接触核雕后发现,核雕虽小,但是它可以尽情地把所思所想表达在上面。核雕就是我自己内心世界对载体的投射。”她把核雕与木雕作了对比,木雕都是有肌理的,雕刻时需要顺着肌理铲下去。而核雕是很细腻的,没有像木雕那样的肌理,可以从任意一个角度下刀。

  也许,正是这种“任意”,给了核雕师自由驰骋的空间。

  比如技法,陆小琴将木雕的镶拼、浮雕和多层镂空雕技术综合运用到核雕上。她的人物作品,不局限于“千人一面”的十八罗汉、财神等头像,而是更多地把生活场景、个人情感融入到作品中,拓展题材的内涵。

  一件工艺品不仅要悦目,有趣、好玩,还要赏心,可赏、可读。核雕师任敏华利用浮雕、镂雕、圆雕等多种手法,以苏州十大园林为题材,分别刻出狮子林、拙政园、沧浪亭、寒山寺等十景,以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假山流水、围廊小桥为形式,在小小果核上展现苏州园林的风采,体现出核雕师深厚的文化韵味,凸显出作品特有的气质。

  核雕师宋水官的核雕尤其注重细部,刻划艺术表现内容丰富、生动、自然和逼真。作品《八仙》原材料的体积仅有一节手指大,却刻出了八位仙人的神情,将八仙分别代表的男、女、老、少、富、贵、贫、贱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小刻刀,经由匠人之手,呈现丝丝入扣、疏朗灵动的妙用。核雕仿佛是一个个生命的绽放,在微小的时空里,呈现崭新的容光。

  日新

  近几年,核雕内容随着人们的审美取向在悄悄改变。“刻棘镂尘”之巧,已不再囿于传统,刀锋已从古典游走到现代。

  在“苏州光福镇舟山核雕”行业大事记中,我看到了一些相关资料,这是为了传承,更是为了不忘却。

  2008年,苏州核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舟山村核雕从业人数达3000多,老中青三代艺人共同支撑,形成从橄榄核采购、来核加工,雕刻,销售,甚至刀具制作等完整的产业链,核雕成为舟山村的支柱产业。2015年,核雕村从业人员达到万人,小村店铺林立。2017年,苏州核雕艺人愈发年轻化,80后的核雕艺人成为核雕村的主力军,其中还有从工艺美院毕业的艺术生,作品更有创新力……

  时光流转,这些精美的雕刻工艺在一代代匠人的坚持下,芳华不衰。

  如今,舟山村有500多个核雕工作室。一枚小小橄榄核所形成的核雕特色产业,正悄悄改变着小村庄。

  核雕产业中,依然藏着苏州古老印记。《核舟记》关于核舟“东坡游赤壁”的描述烂熟于这里每一位核雕师心中,他们前仆后继用刻刀再现着文章中的每一个细节,以此完成对核雕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对明人王叔远的崇敬。当《核舟记》里那枚“技亦灵怪矣哉”的核雕,在光福四处开花之时,它已不再是个别“奇巧人”的独门绝技,而成了支撑起众多人就业营生的巨大产业。

  核雕,是在雅致之间微中见宏,尺幅之中窥大千世界。当人生种种情趣浓缩在掌心那一枚“核”时,艺术魅力与人文理念,都将随着核雕师的思绪熠熠生辉,滋长无限想象。

  小小核雕,蕴藏着大乾坤,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江苏省苏州市纪委监委 王友良)


原文链接:http://www.nxjjjc.gov.cn/xbnxjw/lzjy/lzyy/202302/t20230224_69312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