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纪检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老红军留下传家宝

发布时间:2021-03-26 作者:佚名 来源:南粤清风网 

  在江西省宁都县已故老红军谢勤的家中,有三件传家宝:一把油纸伞,这把伞呈红色,红漆有些脱落,伞柄底部刻着“黄公略”3个草书字;一个针筒,包浆厚,黑中透亮,筒身刻着“不拿人家一针一线”8个字;一个苎布眼镜袋,袋体变黑,布满沧桑。

  谢勤(1912—1993),宁都县黄陂杨依村人。1928年参加革命,曾被派往乐安县进行宣传工作;1931年冬,任宁都县少共青塘区委宣传部长;1932年5月,任少共青塘区委书记;新中国成立之初,任宁都黄陂区工商联主任。十余年后,他怀着不为政府增加负担的朴素想法,辞去公职,成为一名普通农民。这三件物品都是他的遗物,其中的油纸伞和针筒,记录了他与黄公略的情谊。

  黄公略是井冈山斗争时期“三骁将”之一,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军长。他指挥的红三军在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中,执行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英勇作战,屡建战功。

  1931年,19岁的谢勤带领村中32名青壮年参加了黄公略领导的红三军。黄公略见他这个小伙子竟带来这么多人参军,非常高兴,于是亲切地跟他聊天,还帮他将原来的名字“苎狗”改为“谢勤”。见谢勤聪明能干有文化,黄公略便让他在军部从事文书工作。谢勤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化特长,教红军战士识字,书写标语口号,宣传红军的政策等。勤奋好学的谢勤,还在部队拜吴弼、谢水石为师,学会了画画、刻印。看着谢勤的进步,黄公略很高兴。

  黄公略生活俭朴,穿衣服都带补丁。一次,谢勤看到黄公略的衣服破了,便到老乡家中借来针线补好,后来竟忘记把针线还给老乡。黄公略知道后很生气,批评谢勤说:“红军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第五条规定,‘借东西要还’,你倒好,借了老乡的东西不还,影响多不好!”谢勤忙说:“我去把针线还给老乡。”黄公略说:“部队开拔已离老乡居住地一百多里,还是以后找机会还吧,可一定要记得。”

  此后,谢勤—直没机会回到那个驻扎地,那针筒也一直带在身边。他特意在针筒上刻了“不拿人家一针一线”8个字,时刻告诫自己,不要丢了红军的优良传统。

  长期的行军打仗,谢勤的身体因受伤而衰弱不堪。为了不拖累部队,谢勤便向部队请假,回家治病。离开前,谢勤来向黄公略告别。黄公略握着谢勤的手说:“谢老表,你要走了,我也没有什么送你,我身边只有这把油纸伞,它陪伴我参加革命,风里来雨里去,现在送给你,望你安心治病,治好病早早归队。”

  谢勤接过油纸伞,紧紧抱在胸前,激动地说:“黄军长,我—定听您的话,治好病继续革命!”谁知,这一别竟成永别——1931年9月15日,黄公略率部参加方石岭之战,在指挥部队转移途中,于吉安东固六渡坳遭敌机袭击,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33岁。这把伞也成了寄托谢勤对黄公略思念之物,一直保留下来。


原文链接:http://www.gdjct.gd.gov.cn/shgc/82763.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