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图说纪事】悬崖下“腾飞”的村寨
发布时间:2024-11-25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省监察委员会
乌江源头、六冲河畔,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的化屋村坐落于此。化屋村过去叫做“化屋基”,意为“悬崖下的村寨”。由于群山阻隔、险流环绕,出山“手扒岩”、喝水江边背、住着茅草屋,曾是化屋苗家儿女生活的写照。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化屋村考察,看望脱贫后的乡亲们。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化屋村借力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持续写好山水文章,努力绘就青山绿水间的乡村新画卷。秀润笔墨,纪检监察机关以高质量监督护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细腻工笔为画卷活神韵,这个古老的苗寨正焕发出无限生机。
领航:脱贫攻坚 山乡巨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扶贫政策在这里落地生根,党员干部下沉走访、深入宣讲,用磨破嘴皮、踏破鞋底、温暖心窝的扎实作风,倾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也见证了山乡巨变的一个个幸福时刻。“水通了、电通了、路通了、新房建起来了。”在易地扶贫搬迁等惠民工程支持下,当地苗族同胞住上了新居,昔日深度贫困的村寨旧貌换新颜。
伴航:生态优先 绿色转型
为保护水生态资源,2018年乌江全面禁渔。但让群众舍弃延续数百年以网箱养鱼、沿河捕捞的营生可谓困难重重。当好群众“倾诉人”和“知心人”,相关部门深入摸排村民家庭情况,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保障各项群众“转业”政策、资金落地落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如今,打渔人变成护河员,水美河清让生活有了新奔头。
促航:多元业态 融合发展
乐业才能安居。靠水吃水,化屋村祖祖辈辈以打渔为生,却赚不了几个“盐巴钱”。转型后,以旅游业作为“龙头”,农、文、旅“三位一体”产业融合发展,一条集特色民宿、乡村美食、苗绣蜡染等为一体的多元融合发展产业链逐渐形成,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护航:监督保障 阔步向前
“有问题,就给纪委书记打电话。”从张贴在家家户户门前的乡镇纪委书记便民服务卡,到让群众触手可及的大数据监督码,再到延伸至村口的乡村振兴监督站,在化屋村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蜕变的进程中,毕节市纪委监委不断创新基层监督方式方法,让监督触角直抵“末梢神经”,切实当好和美乡村建设的“护航员”。(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4年第21期,毕节市黔西市纪委监委供图)
原文链接:http://www.gzdis.gov.cn/xwhc/mtjj/202411/t20241121_8611635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