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纪检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洁文化 > 正文

明天会更好

发布时间:2022-11-29 作者:佚名 来源:中共贵州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红其拉甫边境派出所民警在边境巡逻。 王九峰 摄

  此后,那片缺氧而不缺精神的高原,那群“生命可以透支,使命绝不欠账”的人,成为我心中深深的牵挂。

  上篇

  金秋时节,我踏上帕米尔高原,来到红其拉甫边境派出所。抵达这个离天最近的地方,跨越的不只是千山万水,还有整整10年的心路历程。

  与红其拉甫边境派出所的缘分,始于10年前,那时我还穿着军装,在基层部队的团级单位任政委,抽调参与一个活动脚本的撰稿工作。其间与采访对象,来自红其拉甫边防派出所的教导员杨思明有了一个月的相处,从而近距离了解和感知了红其拉甫。

  红其拉甫边防派出所,隶属新疆边防总队喀什支队塔什库尔干边防大队,1974年建所。2019年1月,随着部队整体转隶,全体官兵脱下军装换上警服,名称也相应变为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喀什边境管理支队塔什库尔干边境管理大队红其拉甫边境派出所。

  10年前,通往派出所的路是漫长而艰险的,从乌鲁木齐出发,先要到喀什,然后再坐班车上山。从乌鲁木齐到喀什要1500公里,到了喀什上山还有将近400公里,班车要开七八个小时,那条山路很险峻,稍有不慎就会掉下万丈悬崖,冬天积雪路滑,而到了夏天,又会有泥石流发生。

  派出所驻地位于“万山之祖”的帕米尔高原,是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天山交汇点,平均海拔4300米,含氧量只有平原的48%,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全年无霜期70天。因极度缺氧,被认为是“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当时的派出所,小小的营区,简陋的营房,前后左右触目可及都是裸露的山岩,因常年的风化,山上几乎看不到任何植被。营区院子里费尽千辛万苦栽种的几棵树,许多年过去了,也只有拇指粗,官兵们感叹:在红其拉甫捡片树叶比捡钱还难。就是这样的环境,一个只有十多名官兵的集体,守护着全国边境线最长、新疆海拔最高、管区面积最大的“雪海孤岛”,管理着数十条通外山口。

  在这里时间长了都会患上高原病,首先是胃和胆囊会出问题,心脏也会跳得快。新兵刚来时都要很久才能适应,历任所长、教导员养成了夜里替战士值班的习惯。因为高寒缺氧,睡个好觉这件在常人来说最平常不过的事,于他们却成了一种奢望。去过红其拉甫的人都经历过晚上睡觉时嘴无法合上,因缺氧而憋醒的痛苦。睡眠质量不高,加上精神高度紧张,到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大把大把地脱发。在如此条件下,官兵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三特”精神,跋山涉水、走村串户,跑遍了辖区内的角角落落,看望群众、巡查边境,忠实地履行着职责使命。到了新时代,大家又总结提炼了“特别讲政治、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奉献”的“新三特”精神。几十年如一日地服务着辖区群众、守护着祖国的边关。

  热斯喀木村,是帕米尔高原上靠近中巴边境的一个小山村,距离红其拉甫边境派出所280公里,村子里10余个牧业点零星分布在5000多平方公里的大山中,仅靠一条狭窄山路与外界相连。由于不通车,只能骑马翻山越岭、蹚河涉水,来回要花一个多月时间。不仅交通不便,这条路上天气变化无常、地形也复杂,中间要翻越3座海拔5600米以上的达坂(山口),蹚过几条寒冷刺骨的冰河,穿越多个无人区。许多路段终年积雪,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几十米的深沟,但越是偏远的边境辖区,越是不能忽视。每次下管区,馕就着壶装奶茶就是三餐,还要带些水果、糖等东西给百姓,百姓也很喜欢他们,曾经有一个老太太,从家里翻出一个蔫苹果给官兵,令人动容。

  为了适应环境,官兵们在院里建起了温室大棚,尝试着种植。由于高原土壤的碱性大,一浇水就容易板结,为了让这水泥一样的土壤也能长出绿色,大家就从山下拉来一车车的土,和着羊粪、牛粪、鸡粪,以中和碱性,丰富土壤里的微量元素,历经反复试验和一次次的失败,适合高原的蔬菜终于在温室里存活下来。在大家眼中,大棚不但是菜园、家园,还是精神乐园。

  采访中,提及派出所官兵所做的一切,杨教导员总是轻描淡写,他说这都是分内的事,但提到辖区百姓的不易,他就特别动情。他说我求大姐一件事,你家里有淘汰的衣服能不能寄给我,辖区的牧民非常需要,尤其是孩子。他说已经将周围的亲戚朋友求遍了,还承诺会为穿上捐赠衣服的牧民拍照片寄给我。回家后我马上搜集了一大包衣服,并动员身边的朋友捐,杨教导员收到后打电话来再三致谢,随后邮箱就收到了牧民孩子们穿着捐赠衣服的照片。他们用心用情为牧民做事,深深感动和激励着我。

  此后,那片贫瘠而荒凉的净土,那片缺氧而不缺精神的高原,那群“生命可以透支,使命绝不欠账”的人,成为我心中深深的牵挂。

  后来,红其拉甫作为先进典型,不断出现在报纸杂志上,从字里行间我一直都在感受着帕米尔高原战友们的点点滴滴,知道那里有了很大变化。直到10年后的这次高原之行,才把这份间接了解转换成直接感知。

  下篇

  抵达红其拉甫边境派出所时,天还没有完全放亮,大地和远山都朦朦胧胧,如同笼罩着一层灰色的轻纱,派出所门口的灯光在若明若暗的晨曦中闪着光亮,院子正中旗杆上那面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艳丽而醒目。营区还是过去的营区,营区后面的大山还是过去的大山,但门口的牌子已经由红其拉甫边防派出所变成了红其拉甫边境派出所,驻守的队伍也由现役军人变成了职业警察。橄榄绿换成了藏青蓝,但职责没变,使命没变,责任没变。

  10年前那排单薄的小平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两层楼房,营区大门口两侧,各建了一排平房,显得干净整洁利落。楼建起来了,工作生活环境随之得到了极大改善,设立了图书室、文体活动室、休闲茶吧,还腾出两间房子建了荣誉室。最大的感受是住宿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善,原来现役时期都是大通铺,一间房子睡十来个人,厕所洗漱间淋浴房都是共用的,如今宿舍都是带卫生间的双人标间,不但可以洗澡还配有洗衣机。顺应时代的发展,民警的数量也从十几人增至四十多人。

  荣誉室内,陈列着官兵们曾用过的手摇电话机、手摇式铃铛、马灯、弹匣、枪套、破旧的马鞍、收音机,还有发黄的笔记本,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一面面锦旗牌匾背后都充满故事,见证和承载着这个英雄集体的辛勤付出与浴血荣光。

  现任教导员叫范川川,有20年的戍边经历,当年是武警学院的高材生。他给人的感觉是安静沉稳,不善言辞。但一聊起所里的事情,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范教导员一直强调,自然环境的恶劣是客观存在的,但随着伟大祖国的富强昌盛,生活工作条件确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改善。首先是电的保障,做到了“长明电”,电饭煲、压力锅、微波炉、蒸烤箱、电磁炉等电器也走进了营区,基本实现了“用电自由”。电压稳定后,每个宿舍还配了电暖气,以备锅炉出现故障时应急。从喀什过来的路况也比原来好了很多,不但重新铺整而且拓宽了,之前从喀什到塔县要用将近一天时间,现在缩短到了半天。再就是用水问题,以前是和旁边一个国有林场共用一个水井,水压不稳水流比较小,常常时断时续的,2018年,上级拨专款又打了一口井,用水得到了有效保障。用水问题解决后,楼里的马桶不再是摆设,以前使用旱厕时,冬天零下几十度的气温,冷飕飕的风直灌体内。取暖问题也得到了加强,之前靠小型锅炉带动整个营区采暖,散热效果有限。现在也换成了大锅炉,保障了两栋楼的取暖,办公楼和宿舍都换成了地暖。随着网络信号的覆盖,休息时间战友们还能跟家人语音、视频聊天,上网浏览新闻,生活一下子丰富起来。

  所里还建了冷藏库和保鲜库,从山下拉批蔬菜上来,保存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个月都没问题。现在几乎每天都能吃上新鲜蔬菜和水果。但蔬菜大棚还是保留下来,因为它曾经保证了官兵日常的营养需求,是官兵们的心血,也承载了希冀和向往。疫情期间,大家又在蔬菜大棚里种植了韭菜、香菜、油麦菜、大白菜、小白菜等。

  有水有电有暖,还有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氧气的补充,配了大功率的氧气房,可以带动两栋楼,现在每个宿舍床铺前,都接有氧气,随时保障供氧。在餐厅会议室这样的公共场所,也装了弥散式供氧设备。还配备了两个高压氧舱,高原的好多病都是因缺氧引发的,氧气的保障一下子提高了战友们的生活质量。

  范教导员介绍说,如今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很多。以前走访巡逻都是手写记录,现在通过移动警务终端,信息采集设备,包括为群众办理户籍业务,直接入户指导百姓通过手机登录新疆一码通,就能办结,百姓不用去派出所,这也是落实国家“放管服”政策的具体举措。派出所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对辖区包括通外山口要道和重点场所的实时监控,形成了“科技+传统”的管边控边智慧运行模式。

  10年前我采访过的杨思明教导员已经自主择业回老家了。范教导员拨通了他的电话,让他猜猜我是谁,我刚开口杨思明就惊喜地喊着聂大姐,他说好遗憾,无法在所里迎接我,他说这10年所里包括驻地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让我这次一定要好好转转,还建议我到辖区牧民家里看看,他说大姐,您当年还给他们送过温暖,他们都记着呢。

  挂了电话,和范教导员聊起辖区百姓,他说百姓生活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原来住的是土石房子,现在得益于国家利民惠民好政策,特别是脱贫后,房子全部换成砖混抗震安居房了。院落规划也都统一了,政府帮助把羊圈、牛圈盖好,把院子弄成四四方方的,围上栅栏,修建旱厕,还有的家里就像城里面一样,卫生间修有马桶。水电都通了,取暖问题基本上都得到了解决。现在已经不需要再捐赠旧衣服了。医疗保障方面,移民管理系统倡导的援疆挂职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地卫生院医疗资源有限的问题,像从广州边检总站过来援疆的周峰,用针灸的方法治愈和缓解了许多百姓的病,深受百姓欢迎,被称作“周神医”。

  由于工作任务在身,我们一行只在派出所待了不到两个小时,分别前,范教导员指着前方说,辖区内国道马上要建一个服务站,可以加油、休息。这是推广旅游产业的一个举措,也是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好准备。

  今年国庆节时与范教导员通电话,他非常激动地告诉我两个好消息,一是所里配备了无人机,以前战友们巡逻时爬山不但辛苦、危险,效率还低,通常一天才能巡一座山,如今,人力到不了的地方,通过无人机可以开展技防巡逻,效率大大提高,人在山脚下操作,无人机盘旋在空中,能够把各方面情况全都摸排到位。

  二是所里建了个将近200平方米的阳光休闲氧吧,里面氧气充足,四季如春,种植了南方的芭蕉、莲雾、柠檬等,还有一些花花草草,散发着大自然的气息。战友们特别开心,空闲时都会过去。他说之前也就派出所院子里有几棵树,其他地方看不到,大家都在想啥时候我们这里也能充满绿色和花香啊,今年就实现了。他感慨道,这10年的变化,感觉像做梦,以前没有的东西,现在都有了,以前有的,现在更好了。他说,下个10年,肯定还会有更大的变化,未来越来越好,未来一定会更好。

  挂断电话,范教导员的信息就发了过来,有照片还有视频,我认真地翻看着,仔细地端详着。视频里是一个大大的透明的玻璃暖房,里面有茶歇区、有健身器材,有电影幕布……有限的地盘被分割成好几个区域,最醒目也是大家最在意的植物,展示着一片蓬勃的绿。绿色就是生命,绿色就是希望,耳边又响起范教导员的话:未来越来越好,未来一定会更好!

  未来一定会更好!


原文链接:http://www.gzdis.gov.cn/lzjy/lzwsp/202211/t20221128_7724543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